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举行
认真的合唱者。
大洋网讯 昨日下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在广州市残联的组织下,近200位残疾人组成了“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现场唱响全套《黄河大合唱》。据悉,这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全部由残疾人合唱团及残疾人艺术家演唱全套作品。本次活动也是“羊城之夏”2019广州市民文化节重点活动之一。
克服音准障碍 训练坐着发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为表达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强烈愿望,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广大残疾人群众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
音乐会由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演绎的《同一首歌》拉开演出序幕。本次音乐会由团队展演、群众歌汇、《黄河大合唱》、歌曲大联唱四部分组成。其中,《黄河大合唱》是音乐会的“重头戏”。组曲由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花都区残疾人合唱团、番禺快乐合唱团和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合唱团五个团近200人组成的广州市残疾人联合合唱团联袂演唱。
昨日,广州市残联主办的第四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广东艺术剧院大剧场举行。
据悉,广州市残联于2016年创办了全国残疾人的合唱品牌——广州残疾人合唱节。同年,广州市合唱协会开始与广州市残联一起打造市级水平的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并派出合唱硕士青年指挥家张栩筠、钢琴硕士青年钢琴家虞璇驻团指导。2017年,合唱团在“21世纪海上丝路合唱节”获得银奖,2018年在“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获得金奖,2019年在“第四届广州合唱节”获得银奖。
为更好呈现演出效果,合唱团每个成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记者上周在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旁观了一次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排练,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团员需要坐在轮椅上或拄着拐杖演唱。合唱指挥张栩筠说:“从气息的角度来说,坐着唱会比健全人站着唱吃力一点。”但这不影响团员们的热情,从今年年初开始,每逢星期二、星期四的下午2点至5点,近40名团员都会来到排练室,风雨无阻。
62岁的杨毅是其中一员。杨毅在1岁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但他自觉幸运,“排练室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和公交站都有1公里以上。我是开车来排练的,来回1小时。需要轮椅出行的团员花费的时间和体力就更多了,还有的团员驾驶残疾三轮车过来,碰上雷雨天,雨衣底下的衣服都能湿透,确实不容易。”
经过艰苦的训练,克服了记谱、音准等障碍后,团员们开始特别训练,练习坐着如何发声、而且是科学发声。“我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合唱!”杨毅激动地说。
让人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宣文处处长黄伟强表示,广州是《黄河大合唱》作曲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在这个背景下,市残联携手市合唱协会举办此次音乐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陈景辉表示,本次音乐会亮点有4个:首创性,全部由残疾人士演唱全套《黄河大合唱》是历史上首例;覆盖性,近200位残疾人士来自黄埔、番禺、花都、白云、越秀等区域;融合性,首次组成残健融合的广州融合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群众性,在“群众歌汇”环节中营造台上台下大联欢的气氛。
广州市合唱协会会长苗向阳是本次音乐会的音乐总监。他说,《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作品中的不朽名作。“作品拥有丰富的内涵及艺术上的高度难度,让健全人群合唱演唱都不容易,残疾人能够把它唱下来应该是非常罕见的。”
演出结束后,苗向阳对这次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次演出超出意外地好。他表示每次排练都能看出来演出者们的进步。独唱、对唱、朗诵这些单个节目都是残疾人演出的,十分难得。他能看出来这些残疾人很真诚,他们真切理解了作品。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主任编辑、西北民族大学“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笑梅则表示,这展现出广州市高水平的残健融合工作,这些残疾人体现出的是“我们不方便,但感觉跟别人一样”,他们带给人们的是极大的触动,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更有信心。
五个合唱团
个个不简单
番禺快乐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是由残疾人和健全义工组成的合唱队伍。
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6月,现有成员35名。他们是一支清一色由残疾人组成的合唱团。
广州市融合少儿合唱团是一支残健融合的实验性少儿合唱团。队伍由两支特殊孩子的合唱团与一支健全孩子合唱团组成。
花都区残疾人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4月。该团以合唱为推手,致力于推动残障人士主动融入社会。
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艺术团由广州市一群中年肢残人士业余演唱爱好者组建。该团队表演特色理念是在轮椅上唱出心中的歌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秦松 实习生刘懿瑳 通讯员杨希、梁伟成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