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每年千余尸体无人认领 财政投入500万善后

30.03.2015  10:24
3月27日,广州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市民参观火化车间,一名工作人员在捡灰。 - 新浪广东
3月27日,广州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防腐室内,一名妆容师在工作。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3月27日,广州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市民参观火化车间,一名工作人员在捡灰。 3月27日,广州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防腐室内,一名妆容师在工作。

  死者的离世对老母亲打击太大,母亲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愿到殡仪馆认领遗体,似乎觉得只要不去看、不去认,那个就不是她儿子,儿子就没有离开。

  “我会细声细语地跟他说,你过来看看你儿子吧,就看一看也好,你这样一直迟迟不帮他处理后事,不让他火化,他其实也会不得安宁”。就这样,工作人员阿坚持续了近3年的说服工作,这位父亲才终于走进殡仪馆,亲手为儿子料理了后事。

  清明节将至,殡葬服务、祭拜活动陆续开始。

  但在广州市殡仪馆内,还有一部分无人认领、或者查无身份的尸体,似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这些无主尸体有哪些故事?谁来为他们善后?工作人员又为这些“沉睡”的尸体做了哪些努力?这些无人认领的尸体最终是否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让逝者安息?

  日前,南都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天河区银河园的广州市殡仪馆,了解这些无人认领尸体背后的故事。

  1000多具尸体无人认领

  3月26日下午,广州市殡仪馆业务大厅内,陆陆续续有逝者家属正在咨询、办理各种殡葬事项。

  走 进二楼跟阿坚(化名)约好的会议室,她正在接电话,依稀能听到“冷藏……火葬费……”的字眼,接完电话,阿坚说,“听说你们要采访无人认领的尸体,刚才那 个就是一例,是某汽车公司一司机撞死了一名路人,花了很久寻找家属都无果,遗体只能一直在殡仪馆寄放,最近根据公安处理意见走完程序,准备将遗体火化处 理,而这前前后后加起来足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几乎每个月都在联系沟通”。

  阿坚是广州殡仪馆业务部的部长,她从2000年就来到殡仪馆工作,2006年开始负责无人认领尸体的处理工作,而负责这项工作的,连同阿坚在内一共3人,全部都是女性,“无人认领尸体的状况有很多,必须考虑有经验、比较耐心、能沟通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

  据悉,无人认领尸体一般是指姓名不详、身份不明的尸体;或者姓名、身份清楚,但家属、单位在防腐期15天届满不到殡仪馆办理殡殓手续的尸体。

  按照相关规定,无人认领尸体由民政部门在本部门公众服务网和殡仪馆公告栏进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天内仍无人认领的,殡仪馆可以对尸体进行处理。

  广 州殡仪馆每年接收到的无人认领尸体平均在1000多具,其中约有1/4属于身份不详、找不到家属认领,其他的还有相当部分则是因为各种原因而迟迟没有家人 前来处理,遗体只能超期存放在殡仪馆。这当中,有的是因为死者家乡太过偏远、家庭经济困难、信息不明确等,遗体一直没有家人来处理,也有的是因为家人不接 受亲人离世的现实,迟迟不愿面对,不来办理后事,还有的则是因为一些案件、官司纠纷等原因,遗体未能及时处理。

  而在这些“沉睡”的遗体背后,也有一串串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10天更新一次公告

  在银河园广州殡仪馆大门外的公告栏,南都记者看到,有一块区域专门张贴无人认领尸体的公告,上面贴有近30具无人认领的遗体信息,有图片、也有身高、各种身体特征等。而这些信息,每10天就会更新一次。

  阿坚告诉记者,当这些遗体超期无人认领时,她们还会根据死亡证上的一些身份信息,主动打电话、发挂号信、快递等,用各种办法尽量跟家属取得联系,不过广州的流动人口很多,有不少都是从偏远的省外到广州来打工的,跟这些死者的家属联系,经常都要费上不少工夫。

  “我 记得有一个死者来自四川一个很偏远的贫困山村,整个村里也没有几台电话,我们先是找了很久,打到他们村里一个比较富裕、装了电话的村民家里,让他帮忙通知 死者的家属,可是死者家里只剩一个老母亲,然后那边说话地方口音又很重,我们只能让人帮忙转达,确认家里人是否知情,要不要来认领遗体”,阿坚说,她们一 遍遍地联系、沟通,做了各种努力,可是因为太远、家庭困难等各种原因,家属还是通过村里人寄来了委托书,委托殡仪馆将遗体处理。

  其实,根据无人认领尸体处理的有关规定,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发出公告和通知,达到告知的目的即可。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阿坚她们做的却远不止这些,很多时候,她们除了一遍遍地通知家属、做思想工作,还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甚至上门沟通。

  以为不去认,死的就不是她儿子

  阿坚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记忆深刻的个案。

  大 概在2008年,有一具无名尸体在流溪河被打捞后送到殡仪馆,当时遗体已经腐变,面目无法分辨,后来公安部门经过D  N  A鉴定,确认死者是白云区一名 30多岁的男性,可是通知家属后,他们家人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来办理后事,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又发动村委去做工作,依然无果。

  眼看着60天的认领尸体公告已经快到期,阿坚跟公安部门沟通之后,决定亲自上门去做工作。

  “当时去到他们家,那是一个自建多年的简陋楼房,比周边邻居的楼房破旧许多,家里有一位死者的老母亲,还有死者与妻子离异后的2个孩子”,阿坚比划了一下,当时,大的孩子大概也就五六岁,小的才三四岁,天真无邪,看了让人心酸。

  死者正值壮年、又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突然离世对老母亲打击太大,她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愿到殡仪馆认领遗体,似乎觉得只要不去看、不去认,那个就不是她儿子,儿子就没有离开。

  阿 坚自己也是广州人,她便开始跟死者的母亲聊家常,耐心相劝,一方面让老人家要相信科学的鉴定,接受这个事实,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跟老人家说,“孩子还这 么小,不要让他们长大了连一个拜祭的地方都没有”。老人听后慢慢地接受了,也终于答应到殡仪馆认领尸体,办理后事。

  看到他们家里经济困难,阿坚又帮助他们办理了困难群众殡葬服务的减免。办后事那天,殡仪馆专门派车将老人家和两个孩子接到了银河园。阿坚说,看着死者未谙世事的小儿子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那一幕,她难以忘怀。

  “沉睡”的孩子们

  每年,在殡仪馆的无人认领尸体中,有一定比例的是3岁以下、甚至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童。

  “在 帮这些孩子处理遗体的时候,会觉得他们特别可怜,有的只有几个月大,有的甚至只在世上活了几天”,尽管从事这一行多年,但已为人母的阿坚说起这些,眼眶有 些许湿润,“你不知道,那些孩子就像睡着了,样子都非常精致,就跟睡着的娃娃一样”。阿坚说,每次处理完这些孩子的遗体回家,看到自己孩子安稳睡觉的样 子,心里总有一番难以言表的滋味。在那种时候,她会特别感慨生命的脆弱。

  阿坚是整个殡葬业务部的部长,处理无人认领尸体只是她业务 的一部分。对比与普通殡葬业务的区别,阿坚说,办理正常普通的殡葬业务时,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要做的,是尽量配合家属的意愿,满足他们的各种殡葬服务需求。 但是,对于无人认领尸体的处理则颇有不同,“首先,你得多方寻找,以判定是否无名尸,如果不是,家人是否明确表述不来处理遗体,还要寻找其家属、地址,与 家属沟通,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阿坚说,这些业务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

  对于无人认领尸体,状况各有不同,而各种状况的背后,阿坚说,可谓是“人间百态”。

  阿 坚说,像前面提到的那个司机撞死路人的案子,因为肇事司机是有单位的,也比较负责任,所以虽然持续时间长,但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有些尸体家属之所以超期都 不来认领,是因为涉及到一些纠纷、赔偿甚至官司。在这种时候,有一些死者遗体便会被作为“筹码”,甚至成为谈判的工具。“遇到这种情况,家属态度也会非常 不好”,阿坚说,有些甚至会对打电话去联系的工作人员说:“你从哪里把尸体运来的,就再运回去”,还有的就不让殡仪馆处理尸体,甚至出言不逊。在这种情况 下,阿坚她们也只能耐心讲道理、讲法规。

  停尸三年,不愿认领

  在广州每年接到的1000多具无人认领尸体中, 最后真正按无主尸体程序呈批火化的,一般只在600具左右,另外一半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都会有家属前来认领。“尽管按照规定,超过60天我们就可以 按无主处理,但是从世俗人情角度,我们还是希望尽量能做到善始善终,所以很多时候,遗体寄存的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

  在阿坚的印象中,她经手处理的无人认领尸体中,最长的一个,她与家属交涉、纠结了整整3年。“其实现在我都不太愿意再提起那个个案,实在是纠结的时间太长,最后看到那个名字、那个电话号码都有很多无奈”,阿坚很感慨,“不过到最后,我们之间已经变得像朋友”。

  阿坚提及的个案,死者是一名20出头的男青年,刚刚大学毕业到广州来工作,因为遭遇意外而身亡。

  听 到独生儿子身亡的消息,他单亲的父亲从外地赶到广州,开始为儿子打官司讨说法,“当时,这位父亲在白云区竹料租了一个小房子住下,所以除了第一次到殡仪馆 确认儿子的遗体后,便拒绝将遗体火化,表示一定要为儿子讨个说法”,阿坚说,她之所以把地址都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殡仪馆第一次向他住的出租屋发出挂号信 时,房东拒收信件,之后他们便只能改为打电话联系。

  “一开始跟这个父亲联系时,他心情非常激动,感觉心里憋着一口气,态度也很不 好,不仅拒绝来认领,也坚决不让我们自行处理”,阿坚说,她跟这位父亲沟通时,也会感到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很同情他,明白他老来丧子的痛苦,但另一方 面,也觉得他不应该以打官司为理由,迟迟不为儿子料理后事”。

  就这样,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位父亲似乎将为儿子讨个说法作为其生活的 全部意义,也因此一直不去认领遗体,还让律师写信告知殡仪馆,不同意火化尸体。面对这种有纠纷、有特殊情况的个案,殡仪馆也就一直没有进行遗体火化处理。 而负责这个个案的阿坚,之后便通过电话联系,一直持续给这位父亲做沟通工作。“起初一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后来一两个月打一次,每次打给他,我就会细声细 语地跟他说,你过来看看你儿子吧,就看一看也好,你这样一直迟迟不帮他处理后事,不让他火化,他其实也会不得安宁”,慢慢地,这位父亲内心有所触动,交流 的语气中也开始有一些释怀。

  就这样,在持续了近3年的时间之后,这位父亲终于走进殡仪馆,亲手为儿子料理了后事。

  谁来为他们善后?

  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为其“埋单

  广州殡仪馆每年处理遗体3万多具,其中平均每年有1000多具属于无人认领尸体。

  2012年2月,《广州市无人认领尸体处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制定出台,对无人认领尸体的处理善后有了明确规定。

  据悉,无人认领尸体一般是指姓名不详、身份不明的尸体;或者姓名、身份清楚,但家属、单位在防腐期15天届满不到殡仪馆办理殡殓手续的尸体。

  按照《办法》,无人认领尸体由民政部门在本部门公众服务网和殡仪馆公告栏进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天内仍无人认领的,殡仪馆可以对尸体进行处理。

  据 广州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殡仪馆接收到遗体之后,如果15天仍没有家属来认领,便会进入超期尸体处理环节。殡仪馆会按照10天一期,对无人认领尸体进 行统一公告,一般来说,每一期在30具左右。这些尸体在公告前会被采集信息,包括拍照片、量身高、查验各种身份信息和身体特征等,尽量将各种详细情况进行 公告,以便更有利于家属的认领。

  公告期为60天,如果期满仍未有认领或者排除一些特殊状况,这些无主尸体则会被呈批进行火化,之后骨灰会作为无人认领骨灰送到火葬场寄存。

  据了解,目前广州殡仪馆内,属于无人认领、需要延期防腐冷藏的遗体长期都有300-400具。

  尽 管是无人认领的尸体,不过广州殡仪馆对这些尸体的处理,所有程序也与正常业务一样。在将尸体包裹之后,会连同其穿过的衣服一起火化,每一具尸体从接收时都 有编号和业务单据,这个单据会一直跟着尸体每个环节的操作,直到火化成骨灰,而每具骨灰也会被收集到骨灰袋中,再送往寄存,尽量保证对死者的尊重。

  据悉,为了让这些无主尸体能得到妥善处理,广州市连续多年来每年都由公共财政投入500万元,为这些无主尸体的善后“埋单”。

  此外,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近年来,随着程序规范,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对于无人认领尸体的工作处理也在日渐顺畅,特别是2008年之后,接收遗体必须凭死亡证接运,死亡证上的死者信息也被积极利用,对于无主尸体的认领起到很大帮助。

  AⅡ03-04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拉  实习生  练贞明  通讯员  印锐  摄影:南都记者  林宏贤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
本周江南华南雨水频繁 广东的小伙伴体感比较闷热
  本周,随着副热带高压撤退,雨带南落,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