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启动城市GEP核算 为绿水青山“定价”

23.05.2022  09:43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大洋网讯 昨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广州市海珠区获悉,该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将逐步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全面测算区内湿地、河涌、碧道、绿地等生态资源的多方面价值。

生态“无价之宝”将被量化出“有形身价”,占地1100公顷的“巨无霸”城央湿地——海珠湿地无疑是其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它的存在使广州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保留着珍贵的生态空间。如今,城市发展轴线从湿地穿过,周边环绕广州塔、互联网聚集区、大学城等功能组团,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自然的共生格局。

啥是GEP核算?

GEP核算全称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旨在统计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作为一种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评价,GEP核算可以使人直观认识到自然与生态环境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与支撑作用,将自然生态保护更好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

算清生态账: 率先开启GEP核算 推动生态纳入发展决策

在超大城市广州的中心,有这样一片弥足珍贵的“绿水青山”,那就是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它是市民宝贵的生态空间,也是巨大的水质净化器,更是城市海绵和城市大氧吧,有效净化了区域水质、缓解了城市内涝现象和城市热岛效应,为广州中央城区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

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生态效益转化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答这些问题,上个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启动了“城市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及其转化评估技术研究”课题,将制定一套城市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技术方法,并评价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规模。最终用一个直观的数字反映海珠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

给城市“留白”:为野生动植物留出一片自在天地

去年和今年初,海珠湿地内发现了两个珍稀的世界昆虫新物种,并且均以“海珠”命名,分别是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

据了解,近年来海珠湿地的物种数增加了260%。截至目前,海珠湿地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46科835种;动物270科888种,包括昆虫类155科536种,两栖类5科8种,爬行类11科22种,鸟类53科187种,哺乳类4科8种,鱼类18科60种,底栖动物24科67种。

海珠湿地负责人介绍,海珠湿地占据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廊道的核心枢纽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的重要一环。“良禽择木而栖”,海珠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鱼虾及昆虫等生物资源,成功招引了大批包括迁徙候鸟在内的野生鸟类在此定居或停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在海珠湿地举办的第三届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中,经专业评审专家认定,参赛队伍在赛事中共发现了3种过去海珠湿地从未记录过的鸟种——高山短翅莺、白喉短翅鸫及鹰鹃。

此外,在今年3月进行的海珠湿地鸟类调查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海珠湿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红喉歌鸲。

选手在第三届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中观测鸟类。

探索新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屡获大奖

为何短短十年间,海珠湿地物种丰富度能得到如此大幅度的增长?这与近年来持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修复项目密不可分。2019年起,海珠湿地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手,合作开展“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

据悉,该项目通过“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还家园于城”三大板块重新联系土地和生命,缔造适宜野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乐园,垛基果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海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诠释了在繁华大都市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

经持续监测发现,海珠湖和海珠湿地二期经项目改造后鸟类种类和数量整体都有所增加,2020年和2021年秋冬季节海珠湿地二期稳定监测到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以及灰林鵖、白腰草鹬,广州城央再现鱼鸟成群的壮观景象。

该修复项目获得的显著成效,使海珠湿地荣获首届LA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规划设计)。广州绿色发展的“海珠经验”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2021年底,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公布了2021年亚非中东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SIA-PAC LA AWARDS 2021)获奖名单,海珠湿地摘得2项殊荣。“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分别荣获“2021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IFLA AAPME)”的自然生态类和开放公园类别的杰出奖(Outstanding Award)(杰出奖为这两个类别的最高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谢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