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王恒获评“中国好人”!除了捐献文物,他还做了这些事

11.10.2017  17:56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9月“中国好人榜”,十三行文物捐献者王恒获评9月“中国好人”。

王恒在经商的二十多年里把公益当成了一种习惯,前后共捐赠物资高达9千万元。

在河源,他捐建了教学楼、图书馆,修建了通往学校的水泥路,进入山区的山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资助了100多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广州,他带领员工做公益行善念,成立“爱我广州白云山环卫队”、看望孤寡老人,还毅然将十几年来淘回并收藏的千余件“广州十三行”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广州十三行历史博物馆。

王恒

乐善好施心系故乡贫苦

你很难想象,一个地方,十几条路,都与同一个人有关。可是在河源和平县热水镇,十几条村道水泥路的修建历史,都写上了王恒的名字。

河源和平县热水镇的“王恒路”。

王恒在广州出生,但对祖籍河源却充满了感恩之情。“以前家乡人走的是机耕路,要找人来拓宽,然后打水泥,我就参与了。”曾经,热水镇的村道都是机耕路,只能人通行,车过不了,而镇里的很多桥梁,也都年久失修。“那个地方真的很穷,桥塌了,被水冲走了,村民没有钱重建,就没办法过桥,他们自己也募集资金,我能帮也尽量帮。

说到这些,王恒很是难过,口头说是“能帮就帮”,但其实他为家乡贡献了不少修路修桥资金。至今,王恒在热水镇先后捐资修建了两座教学楼、一座图书馆,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还修建了4座桥梁,并将所有通往学校的山区道路都修成了马路。在前后十几年间,他还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这项资助到目前仍在继续。

王恒捐资修建的图书馆。

印象很深刻,在遥远的粤北山区,很多人小时候饭都吃不饱,一年才吃两次肉。”王恒回忆,他第一次回去,是1978年,之后每隔五六年都回去一次。“后来我自己出来创业了,乡下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过来我公司打工。”慢慢地,从故乡人口中,王恒得知很多人没有钱读书,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只要有人读上高中、大学,就给一笔奖学金。“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就几百块几百块地捐助,能帮一点是一点。”事实上,那时候对于务农的老乡来说,几百元已经帮助很大。有一些孩子在王恒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还写信给他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 

王恒也很关注当地学校的教学设备,前前后后捐赠了价值七八十万的音响、监控等教学设备。此外,王恒也给和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250万的音响和监控设备。

公益带动爱心影响团队

渐渐把付出当成习惯的王恒,自始至终崇尚善良,他说:“要发自内心,能够帮得他人就帮,不要计较那么多。”有人把公益当成一种事业,而王恒,则用公益精神去管理团队和运营企业。

从创业初期开始,王恒先生就坚持一种信条:“除了自己做好事,还要带动他人做好事,只要员工有爱心,整个企业的氛围、文化会不同,他们不会那么计较,同事之间会相互帮助,气氛也会团结和谐。

因此他自己注资成立了“企业爱心基金会”,用于帮扶遇到重大疾病和灾难的贫困员工及家属,只要本团队中某个成员遇到困难或重大疾病,本团队家庭委员负责向企业爱心基金会申请帮扶,目前该举措实施了三年多时间。

今年年初,在企业工作了20年、但已在去年8月份离职了的一名员工不幸离世,扔下两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和从来没工作过的妻子,还有房贷没人还。王恒先生不仅主动提出抚养两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还帮他还了全部剩下的房贷。

王恒的公益精神影响了他的员工和市民。在他的企业,员工每个月都会以自己的小团队为单位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并且带动了社会人士参与其中。有的部门员工每个月到老人院慰问老人;有的部门员工自发成立了“爱我广州白云山环卫队”等自发的公益组织,每个月上白云山捡拾垃圾;还有部分员工在王恒先生的影响下自行组织公益团队,筹集资金帮助孤儿和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无偿捐献分享广州历史

一个人能够把爱好和事业融合在一起,就是最成功的。如果说乐善好施、践行公益对王恒来说是一种习惯,那么爱收藏,爱广州,并把这种爱好分享与众,则是王恒最成功的地方。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让王恒碰到了当年从十三行出口到欧洲的一件广彩,他为古人的智慧叹服,也为广州骄傲。因此他决定收购这些流失在世界各地的十三行文物,想尽办法把他们带回广州。刚开始只收购广彩、广绣,后来发现还有好多十三行出去的文物,例如通草画,精致的原木家具等等,越收品种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十多年来王恒先生投入了巨资,收回了一件又一件,并细心珍藏。

2013年4月13日,广州市政府为建设十三行博物馆,特向海内外征集与十三行有关的实物、图片和史料。王恒先生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收藏的,包括广彩瓷器、玉器制品、象牙制品、广绣、优质原木家具、银器、铜器等1500多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当时正在筹建的十三行历史博物馆。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开馆仪式。

消息传开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王恒先生却平静地说:我把它们捐出来,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十三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只为了纪念和追溯这段属于我们广州人的辉煌历史,历史应该被敬畏,我们广州人自己创造的辉煌历史更应该被敬畏,这些文物本就该属于十三行,属于广州,我只是尽了一个广州人该尽的义务。

如今,王恒捐赠的1500多件文物陈列在十三行历史博物馆,这段佳话也将成为十三行文化的一个后续部分被写进广州历史。

王恒捐赠的部分文物。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近代世界音响发展的历史,让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能更多的感受体验到古董音响发出的原始纯真、美妙动听的声音,让自己的古董藏品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决定建一个音响博物馆,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古代音响,感受古人智慧。2016年,他花了两年时间投入巨资建成了“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不仅如此,在博物馆建成后王恒先生还与广州大学签约,将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向广州大学开放,免费做音响科普教育基地,更将博物馆开放为免费的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为广州留下有价值的记忆。

王恒投资建成的“迪士普音响博物馆”。

一个人,能够发自内心向善,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替身边的人、替这个世界着想,然后倾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实在难能可贵。王恒不仅做到了,还持之以恒把向善、付出当成是个人习惯、事业追求,甚至是跟爱好完美融合,可谓用行动诠释了“慈善家”的新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