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用工九年来最“荒” 外来务工急剧减少

13.08.2015  13:47

一篇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撰写的报告,被收录入日前发布的广州市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报告透露,过去的一年,该市场进场求职人数降幅为历年之最,同比减少1/4。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达到2006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分析,有效劳动力供给的常态化不足,将是未来广州人力资源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新增劳动力供给呈现弱化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广州最低工资一直低于沪深,且与内地差距缩小,入穗就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

外来务工人员供给比2012年春节后跌34.2%

报告显示,2014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进场供需规模为352 .2万人次,同比减少78.0万人次,规模缩减近两成(18.1%)。登记招聘和登记求职人数“双双下降”,其中进场求职人数降幅为历年之最,同比减少1/4;反映劳动力供需强弱对比的求人倍率为1.49,这是自2006年以来最高点,劳动力供不应求紧张态势有所加剧。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自2010年该中心实施持续性的求职者抽样调查工作以来,异地务工人员在进场求职群体中所占比重持续下跌。这一数据跟20 14年春节后63.1%、2013年春节后75.7%的数据相比,分别减少了12.5、25.1个百分点,与2012年春节后的峰值84 .4%相比,跌幅更高达34 .2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本地劳动力供给结构出现变化,异地务工人员供给逐步减少,本地企业大量依赖异地务工人员的局面恐难以为继。

34岁以下求职者比例下降一成多

分析认为,从供给角度看,未来广州人力资源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有可能是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常态化不足。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特征日显,新增劳动力供给呈现弱化趋势。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数据则显示:34岁及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占比46.5%,同比下降11 .2个百分点;35- 4 4岁占23.5%,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45岁及以上占30 .0%,同比上升9 .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青壮年劳动力仍占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但34岁以下年轻求职者下降了一成多,年轻劳动者供给有所减少。

原因

广州薪资吸引力不如从前

一项针对1166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中,按照企业方的说法,招聘难的主要成因主要是: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缺乏所需工种人才,工种人数不能满足需求等。其中有7成企业认为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是最重点原因。

数据显示,企业职工薪金整体水平较去年同期看涨,在岗职工加权平均工资较2013年同期上升12.5%。2014年末,样本企业在岗职工的加权平均月工资为3277元,较2013年末样本企业在岗职工的加权平均月工资(2913元)上升了12.5%。从广州人力资源市场进场登记数据显示,从工资角度考量,广州市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1895元,低于沪深,与内地工资差距并不明显,入穗就业的吸引性在进一步减弱。

建议

采用新手段提供就业服务

报告建议,应将就业服务工作与各种新技术、新平台相结合,如开通微信就业平台,开发更多APP产品等。种种先行实践表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认为,当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经济增长拉动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广州第三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但内部就业结构仍然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等生活服务业为主;而代表新技术和新增长点的信息传输、软件等行业吸纳劳动就业比重仍然不高。因此,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而言,保持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全面开发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是广州未来吸纳劳动就业的新增长点。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