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名“小候鸟”学习防性侵

12.08.2014  10:04
据统计,下午3时-6时是性侵案件高发期,这个时间段内孩子们下课回家,家长又还没下班,六成的性侵案件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南方日报讯  11日,近百名留守儿童在广州儿童活动中心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预防性侵知识课,这是穗、黔等地妇联共同举办为期3天的“亲情相约·圆梦广州”夏令营的一项活动。据统计,六成性侵案件发生在下午3时-6时之间,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年迈老人生活,性侵时有发生。

  女童遭性犯罪侵害占75.34%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从哪儿来的吗?”11日,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吴小丹在台上询问。记者看到这些从贵州黔南州、广东梅州、清远等地来的留守儿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给出了有趣的答案:“我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讲座一开始,吴小丹就抛出了“从哪儿来”这个经典问题,接着话锋一转,问起了“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区别?”面对这个问题,小朋友们马上害羞起来,老师几番询问也没有人接话。

  见此情形,吴小丹从普通器官入手:“我们的眼睛叫做眼睛,耳朵叫做耳朵,都是我们的器官,而这图片上画的也是我们的器官,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女生放下了捂眼睛的手,男孩们收起了不好意思的坏笑,认真投入到了讲座中。

  据了解,儿童性侵害行为不仅包括身体接触,还包括非身体接触,根据广东省妇联与广东省检察院2012年举办的“女童遭受性侵害研讨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女童受侵害的刑事案件中,女童遭到性犯罪侵害占案件总数的75.34%。

  为了让小朋友更加明确性侵害行为是什么,老师举了几个例子,然后指引小朋友从最直观的感受上去辨认什么是“好的接触”,什么是“坏的接触”。此外,老师还特意提醒“下课后要和同学结伴回家”。

  据统计,下午3时-6时是性侵案件高发期,这个时间段内孩子们下课回家,家长又还没下班,六成的性侵案件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吴小丹还告诉小朋友们,如果性侵不幸发生了,受害者最重要的是认清“这不是我的错”。据介绍,不少儿童受到侵害后认为这是自己的错,感到羞愧,从而不敢开口告知父母,在讲座中吴小丹告诉小朋友们受到侵犯后,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把事情说出来,而家长要指导儿童画下事件过程或写下性暴力发生日期、地点和加害人等,并在72小时内到医院取证和接受治疗。

  低龄儿童更易接受预防性侵知识

  记者了解到,市巾帼社工中心去年曾编撰过一本女童防狼手册,并印制了3万多册,目前第一批已全部派发完毕,第二批预测将于9月推出,预防性侵害常识讲座也已进行了数十场,还曾到过黄埔、南沙等区宣讲。

  黔南州妇联副主席陈梅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有一小部分周末自己生活,所以性侵在留守儿童中时有发生。陈梅说,受人力、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妇联的力量还是很薄弱,各方面的措施也不够完善,所以只能尽力去宣传防性侵。

  据吴小丹介绍,当前的性侵案例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熟人作案,即加害人多数是亲戚和邻居;二是孩子们受到性侵后不自知,或没有勇气告知父母。因此,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宣传如何预防上。像这个讲座,它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们建立身体界限,告诉他们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别人触摸的,并通过此让他们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广州的预防性侵讲座按传授对象分成三类,分别是父母、学前儿童、学龄儿童,其中低龄儿童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效果也更加好,而学龄儿童年纪较大,对防性侵知识会感到害羞,不太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