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广州的都市人竟然来这里放松自己

09.05.2016  19:36

    ■午夜看广州⑤

    凌晨一点,庙前西街上已经鲜有市民经过。“庙前冰室”酒吧老板Bastien正在路边和客人合影。常以为酒吧就是人们匆匆相聚匆匆散去的地方,而几年下来,Bastien却和不少客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凌晨两点,“STM”酒吧内,调酒师正在挑选基酒,准备为新来的客人调制一杯上好的鸡尾酒。在离她不远处,妆容精致的女客正旋转着手中的鸡尾酒杯,和友人细声聊着天。让新来的客人也不自觉的放低了声调。

    而此时,离“STM”10公里的“Song's”酒吧却是一派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客人们或围坐吧台看壮实的调酒师熟练翻腾调酒瓶,或大笑着推杯换盏,当然在一旁打桌球玩飞镖的客人也不在少数。只看这场景,或许无法想象,走出此门,广州这座大都市已经悄然安静下来。

    作为西方酒文化标准模式,“酒吧文化”十年前进入我国。近年来,酒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州的酒吧街也越来越多。对于很多都市人而言,下班后跟朋友们聚在一起,小酌一杯,聊聊天,愈发变得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有音乐,有酒,还有很多的人”,一般人对酒吧的认识似乎只止于此。然而很多时候,酒吧存在的意义却并不止于此。在这里,酒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媒介。人们举杯,灯影闪烁间,喝下的是一天的高兴或者难过,吐出的是一份失落或者希望。总的来说,都市的夜空需要酒吧,都市人更需要酒吧。人们需要在酒精的作用下放松心情,开解自我。需要在繁忙中遗忘,沉醉。

    午夜的酒吧,与这座城一门之隔,却全然是两个时空。

    人或许还是白日里那一群紧绷神经,在写字楼里来回奔忙的人,心情却早已调了个方向。有人说,“去到酒吧,不能喝太多,却也不能喝太少”。午夜的酒吧,允许人们放松,却不忍人们放纵;希望来客沉醉,却不希望任何人前来买醉。

    图: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策划/统筹:秦文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