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二棉纺厂地块规划通过,金融城将再添打卡地
大洋网讯 在10月27日举行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上,天河区第二棉纺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通过,为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该地块将升级改造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规划同时提出,这一位于广州金融城西区黄金地段的地块,将打造现代摩天大楼与包豪斯风格历史建筑相融合的有趣空间,成为金融城新的打卡点。
和谐共生:2.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地块规划范围北至员村西街,南至花城大道,东至员村南街(员村大道),西至华南快速干线,用地面积为11.09公顷。现在总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现状建筑主要为厂房、仓库、宿舍和配套用房。其中,地块东侧包豪斯风格建筑为广州市第二棉纺厂旧址(部分车间),已列入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建筑面积23161平方米。
项目区位图
项目位置图
60多年前,这里曾是广州第二棉纺厂,是生产高档针织用纱、特种纱的大型国企,其“牛头牌”产品还是广州市著名商标。2010年“退二进三”,2012年变身为广纺联创意产业园。此后,该地块纳入广州金融城范围,用地被政府收储,广纺联创意产业园也已经清场。
地块内最有特色、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广州市第二棉纺厂旧址,该车间建筑高度约7.2米,现状钢筋混凝土框结构保存较好,北向锯齿形排架结构、弧形薄壳作为典型结构展现厂房风貌,是广州轻工业发展史的见证。
本次规划提出,要保留该历史建筑的价值要素,留住历史印记。保留南面的生活间建筑以及本体建筑,保护与展示历史建筑主体结构、锯齿形天窗、南面生活间的平面布局与外廊式立面等文脉符号。同时拆除位于保护范围外东面、北面、西面遮挡核心价值要素的临时建筑,东面作为广场并增加景观绿化,为城市腾出更多公共空间;北面以创意商街的形式将历史建筑与公共绿地连接;西面与15米道路衔接,打造优美的园内慢行空间。
现代高层建筑与历史建筑“对话”(效果图)
在保留历史建筑核心价值要素的前提下,以创意办公、创意体验等形式提升历史建筑内部功能,并于西面办公商业设施联动开发,提高土地与空间利用效率。西侧地块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建筑和谐共生,呈现“现代建筑的流畅与通透”与“历史建筑的折线与硬朗”之间的对话。
升级改造: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
对于规划提出的保留与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不少市规委会专家表示认同。有专家表示,广纺联创意产业园本来已经非常活跃,蛮有影响力,聚集了有不少艺术家、文化人士。现在确定把园区保留下来非常了不起,“但不能供起来,要进一步研究保持界面的前提下,做成广州的网红项目,这个地方应该成为未来广州新的打卡点。”专家还建议,下一步的国际竞赛应该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工智能园区的关系,包豪斯风格的车间要与新的现代元素进行呼应。此外,还有专家建议,这一历史建筑占地面积颇大,下面也可以做地下空间,将新旧两个地块从地下打通,增加使用空间的同时也可以解决交通问题。
项目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处于中心城区,将升级改造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地块通过华南快速干线、花城大道和地铁5号线联系周边,拥有优越地理和交通区位。根据规划,整个地块划分为东、西两块,西侧地块主要为商业及服务配套、办公等功能,用地面积38296平方米,容积率8.63,建筑面积330500平方米,控高248米,建筑密度50%,绿地率25%,配建1处110KV变电站。东侧地块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为创意办公功能,用地面积32800平方米,容积率0.9,建筑面积29661平方米,控高24米,建筑密度75%,绿地率5%。同时规划新增公共开敞空间,在历史建筑周边规划“口袋公园”和“街头公园”等公园绿地。
项目视廊效果图
控规调整方案根据产业功能策划方案的功能配比和规模要求,结合周边区域城市景观和城市设计方案,确定总建设量为36.02万平方米。
交通支撑:预留与地铁30号线站点接口
规划中同时透露,金融城西区拟在核心区设置500米400米的地标建筑,形成了“前低后高、起伏有序”的天际界面。为呼应金融城西区高低起伏的天际线,本地块建筑设计高度控制在248米,自西向东依次增加高度,与金融城整体形态相融合。同时通过下沉广场、人行步道、空中连廊形成立体开放的公共空间。
项目西侧地块效果图
道路交通方面,对接金融城西区在编控规,根据历史保护建筑要求,取消内部十字型支路;结合历史建筑保护边线及城市设计,将东西两侧道路红线往东调整;结合规划员村西街-金穗路隧道,将员村西街红线往南侧调整约9米,预留隧道所需空间;根据员村一横路的道路实际情况,落实道路空间,红线往东拓宽约11米;结合历史建筑边线,对花城大道红线进行微调。
此外,地块南侧有已经通车的地铁5号线,项目西侧地块预留与规划的地铁30号线站点衔接的接口,规划负一层为商业开发为主,未来可以形成空间与功能联动。对此,市规委会提出,地块周边目前交通已经比较拥堵,新规划又增加了开发量,交通支撑一定要跟上,需要对交通问题补充一个深入的研究方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