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粤剧茶楼日渐受冷落仅存一家 行业消失几乎成定局

04.05.2015  11:16
■云峰艺术团在龙胜酒家表演。因龙胜酒家经营策略调整,艺术团无地可去,幸获一酒楼提供表演场地。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云峰艺术团在龙胜酒家表演。因龙胜酒家经营策略调整,艺术团无地可去,幸获一酒楼提供表演场地。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演员回报低,传承成问题,更难为酒楼带来高回报

  ■策划 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采写 新快报记者 方阳麟

  “如果不是遇到对粤剧感兴趣的酒楼老板提供了场地,出演‘折子戏’的粤剧茶楼可能会在广州消失。”上周六广州最后一个粤剧茶楼表演团移师越秀区诗书路,而新快报记者对粤剧茶楼走访发现,粤剧茶楼未来将消亡几成定局:现存的粤剧茶楼,从业回报低下,吸引不了年轻人加入,表演者和看客们也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年龄断层严重,而最重要的是,看客们都是低消费群体,难以得到高端酒楼认可,行业消亡几乎难以避免。

   主要寄居中低端酒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粤剧茶楼演折子戏,是当时高端酒楼的标配,高峰时期,广州最多有六七十家粤剧茶楼,当时,这些粤剧茶楼几乎每天处于爆满状态。时过境迁,如今粤剧茶楼已基本消失,硕果仅存最后一家。如今粤剧茶楼和高端酒楼格格不入,仅存在于一些人均消费一二十元的小酒楼。

  这是记者在工业大道北龙胜酒家看到的情景——破旧的餐厅大堂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舞台,“云峰艺术团”几个大字挂在舞台上方,电风扇在缓慢转动,餐厅天花板的吊灯只亮了一部分,部分坏掉的吊灯布满灰尘,舞台上正在演“越国驷歌”折子戏。

  这就是广州最后的折子戏戏台,而台下看客均是老人家,演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器让现场显得很喧闹,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由于盈利状况不如人意,龙胜酒家经营策略变化,云峰艺术团一度找不到下家,面临歇业。不过,一位喜好粤剧的老板站出来,给这个艺术团提供了场地,日前,云峰艺术团搬到了越秀区诗书路粤富海鲜酒家,每天捧场的人还不少。

  这两家酒楼共同特点就是,酒店消费水平并不高,仅仅需要掏“15元”快餐价最低消费,就可以进场听粤剧。

  云峰艺术团团长嘉华告诉记者,近年来,粤剧茶楼主要走低端路线。即便是在之前表演过的广州知名酒楼荣华楼,也不是一个高端酒楼,进场听戏的最低消费门槛,也是15元,价格已经多年不变。

  如此定价,也是因为粤剧茶楼的粉丝们都是一群低收入群体,广州市文化局曾做过一个文艺演出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粤剧观众集中在五六十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甚至是小学以下、个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群,也无法高收费。

   行业消失几乎成定局

  日前,在龙胜酒家一间包房里,这里临时被设置为折子戏的后台,演员们都在这里对着镜子化妆,或者站起来演习步伐,看剧本或者练歌喉。出演貂蝉的陈阿姨孙儿已经几岁大,她正在整理貂蝉头饰,饰演范蠡的陈伯约五六十岁。记者看到,整个后台近十名演员里没有一个年轻人。

  “如果哪天粤剧茶楼不做了,我就回家带孙子了。”2002年下岗后一直在艺术团表演粤剧的李阿姨表示,这里都是“爷爷奶奶”在表演,最年轻的也刚刚做了奶奶。

  云峰艺术团团长嘉华告诉记者,艺术团里,确实鲜有年轻人加入,“主要是对文化的认同程度,此外,这一行的回报也无法吸引年轻人。

  折子戏是最受欢迎的演出,这出“越国驷歌”上演后,“貂蝉”刚刚开口唱,就有位阿姨走上来,给他们每人10元赏钱,之后,陆续有十余位听众上来打赏,一场唱下来,两人共收到数百元赏钱,不过这笔钱将摊给所有演员。因此,陈阿姨告诉记者,其实在这里表演的演员,收入都是很低的。

  “普通的歌唱表演,都是数百元月收入,折子戏表演的高些,不过也是一千多元而已。我们都是靠着兴趣才来这里表演,这样的收入水平,是无法吸引需要居家过日子的年轻人参与的。”后台,一名演员告诉记者。

  云峰艺术团团长嘉华说,如果没有年轻人参与,这里的“奶奶爷爷”辈的演员退休后,或者唱不动了,粤剧茶楼也将在广州彻底消失。“目前看不到任何有年轻人主动加入的迹象。

   分析

   粤剧缘何难进高端酒楼

  “这个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剧茶楼必须在老城区,有观众捧场,才能得到认可,如果离开老城区,设在珠江新城高端食肆,很多人可能不懂粤剧,粤剧茶楼也就难以在这些区域存活。”云峰艺术团团长嘉华说。

  不过,在天河CBD,这个广州高端酒楼最集中的地方,一家大型食肆的股东陈老板则这样告诉记者,“粤剧茶楼的消失,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和情怀或者是不重视文化无关,因为之前粤剧茶楼能帮酒楼带来盈利,很多酒家设置粤剧茶楼,后来,粤剧茶楼盈利越来越困难,因此,很多粤剧茶楼都向强调‘现代茶楼’转型了。

  陈老板说,对于现代酒楼来说,服务于茶市的粤剧表演无助于提升酒店收入,相反可能会增加酒店成本,比如舞台设置、场地投资、人员维持。

  “此外,不少人也希望静静地看手机,或者聊天,之前我们音乐播得大声都给人投诉,因此,不懂得欣赏粤剧的食客,可能也并不喜欢。”陈老板说,粤剧茶楼可能注定和现有的高端酒店无缘。

   声音

   粤剧名家叶兆柏:

   演员观众断层

   救救粤剧茶楼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一家四代人从事粤剧行业的广东粤剧名丑叶兆柏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粤剧茶楼在广州确实正在走向消亡,可能已经难以避免。“首先是演员和观众的断层,而且断了不止一代。”叶兆柏说,他之前曾考察过广州仅剩的粤剧茶楼,发现断层问题非常严重,观众和演员都是老年人。

  广州粤剧茶楼在两百多年前就已出现,一直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粤剧里,可以知道很多历史典故,学习古人为人处世的胸襟。叶兆柏说:“以前文化公园的粤剧一开演,有数万观众,粤剧也是风靡全球。如今盛况虽然不在,但也不希望相关的粤剧茶楼断送在我们这个时代。因此,其实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一下,对粤剧茶楼进行一些调研,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传统艺术进行补贴,保育这些广州传统文化。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