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时评:广州组织万人参观垃圾处理厂是明智之举

10.06.2014  20:55

为进一步增进广大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特别是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明天(6月10日)起至7月4日,广州市将组织发动11000余人赴番禺区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和封场复绿后的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参观。(人民网6月9日报道)

关注时事的人应该有个印象,近来但凡涉及公共环境安全的项目,都极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曾闹出“坦克进城”荒唐谣言的茂名PX项目和引发警民对峙的杭州余杭垃圾焚烧项目,都是深刻的教训。

而在垃圾围城形势紧迫的广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13年6月底,几经周折的花都垃圾焚烧厂改选址在狮岭镇前进村,却在7月份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群众聚集,以致当局不得不再次更改选址,至今还无确定消息。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狮岭事件发生将近一年之后,广州市发起了这场“万人参观垃圾处理厂”的活动:6月10日-7月4日,11000余分别来自各个行业、阶层的代表,参观项目由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和封场复绿的“前填埋场”组成。细究之下可以发现,为了让公众全面了解垃圾终端处理厂(场),组织者的确费了不少心思。

这是明智之举:像垃圾焚烧厂、填埋场这种密切关乎公共环境安全,但因为一定技术因素而与公众有“隔离感”的事物,报纸、电视上再动之以情的描述,都不如一次实地探访来得真切,就算某些高精尖科学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如天书,但总是遮遮掩掩不给人看,反而使人怀疑这天书本身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其实,在不久前的世界环境日上,环保部就对杭州垃圾焚烧项目群众聚集事件作了回应,“信息不够公开、公众参与度不够”被认为是引发事件的原因之一。民众对这些项目建在自家门前的莫名恐惧,和对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是否合规的无端怀疑,都是需要政府和企业来消解与回应的。老话说得好,既然身子正,又何惧影子歪?

当然,组织民众实地参观最多是姿态上的进步,要想真正让民众了解、接受垃圾焚烧厂这类事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往近处说,是这次活动只能是高质量完成,别无选择。11000余人,有关部门在选取参观人员时,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能真正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人员。这11000多人能否代表1300万广州人,是考验活动组织方的又一道难题。

而从长远来看,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尽快制定出台环境教育法,应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当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再只是凭一腔热血,环保知识不再只是道听途说,要想建设一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处理厂,至少就不会再遭遇像今天这样动辄聚集的尴尬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