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广州观察人士热议的士行业改革

15.01.2015  19:38

  近日,专车服务究竟是合法经营还是属于“黑车”一事在很多城市闹得沸沸扬扬。  14日一早,孟浩文化观察室的“同仁”们就赶到了广州红专厂,今天把这群意见领袖召集在一起的话题正是最近备受关注的“专车服务”。这次讨论是广州文化观察室和华南城市论语的合作,两个发声平台凑在了一块,注定了其热闹程度。

  和过往不同的是,这次主持人有两位,一位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另一位是暨南大学教授、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胡刚。嘉宾都是专业人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来自广州市车管所客运管理处的科员也应邀前来参加这次论坛。在开坛前,孟浩就做好了铺垫工作:“今天到场的有两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可能会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不同意见,但你们愿意来,就应该不怕听到批评的声音。

  改革突破——

  寻找利益集团与社会需求平衡点

  这场“独立观察,自由发言”  的讨论从炮轰出租车公司的暴利开始。

  “过手的钱不少,留下的不多。”孟浩形象地用一句话勾勒出的士司机的生存状态。胡刚教授则恶狠狠地批之为“社会的严重不公!”两位主持人率先发言。胡刚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今天的垄断局面,不能打破的原因在于其中的利益链条。“这样的利益格局还不能打破的话,其他的改革就很难。因为老百姓希望能够打到车,从建设智慧城市,老百姓的需求,城市的交通都需要打破,政府如果这个改革都推动不了,那么其他的改革就更难。这届广州政府的改革力度比较大,我希望他们能有所突破。”                               

  孟浩发言指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如何用社会的力量和管理的思维转变来和利益集团抗衡,进行力量的博弈和利益的博弈,一方面是力量,能不能推动这种变革,利益的博弈就是通过政府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这种变革来怎么样去把利益重新分配。“我觉得政府在推动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运用手段方面应该摆正,不偏不倚,既考虑利益集团的问题,又考虑社会需求的问题,然后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打破垄断——

  允许的士司机个人取得营运牌照

  华南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朱秋利认为,这次北上广城市“拉黑”专车服务引爆舆论,主要是因为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乘客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司机也不满意这种奇怪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现行的出租车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体制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革。

  “我认为现在国营的出租车公司就是剥削出租车司机的一个东西,应该彻底被打破。”时事评论员万庆涛认为出租车行业是最适合个体经营的行业,就相当于买牛仔裤,只要性价比高的就买,出租车也是一样的,如果性价比不高就不买了,最多吃一次亏。“个人的理解就是说出租车行业的资源配置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政府怎么样与时俱进、自我革命,出租车的国有公司,我认为要解散,可以个体经营。” 

  对于放开经营可能带来的治安隐患,孟浩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劫色、抢劫这种问题可能会发生,但是不是主要的矛盾,会有潜在的风险,关键是研究怎么把风险降低。

  在进行利弊分析后,朱秋利则建议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创新,减轻司机负担,有条件的允许个人开设车行。在分配政策上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现行的分配政策过于保护企业的牌照利益,司机负担过重,个人劳动收入与创造的价值不成比例。出租车行业应重新修订行业标准,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行业准入退出机制等。

  放开市场——

  广州每年应增6000辆牌照营运

  在出租车司机不满新车上路抢生意的同时,市民还是感慨打车难。在朱秋利看来,广州目前每万人拥有的出租车量还远远不够,为此,他建议要放开市场,近五年每年投放6000个营运牌照。

  他说,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大城市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不低于20辆,北京市6.6万辆,万人超过30辆,广州1700万人只有2.2万辆,万人只有不到13辆,广州是国际商贸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对出租车需求大,按万人拥有30辆都不多,有五六万辆出租车也是正常的,从数量上来看再增加一倍都难以满足社会对出租车的需求,因此解决出租车行业问题首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投放量,放开市场需求。广州每年应该增加6000辆牌照营运,直到明显缓解打的难,再进行总量控制。

  监管建议——

  新兴行业政府不要着急去管

  自由撰稿人余以为的观点是约租车这种新生事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政府不用着急去管,“等到它这个行业成型了,政府再介入管理。”与会的不少人士都认为,在约租车出现之后,政府应该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观察这种新生事物的利弊,从而决定未来的管理方向。

  余以为说,约租车在广州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像番禺郊区,像华南板块那些地方没有出租车,那里是黑车承担着约租车的责任。可你并没有这么多合法的约租车来提供服务,只好找黑车,现在有了约租车之后,恰好把黑车容易正规化,政府其实只要备份一套软件,让这些黑车都通过在册实现转正,政府再介入管理。

  出于第三方监管的公正性考虑,朱秋利建议建立广州市出租车行业咨询监督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