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警方创新机制重拳打拐 多种举措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03.07.2015  03:16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今天(7月2日)向媒体通报,一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打拐工作,顺应人民群众意愿,从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始终对拐卖犯罪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尤其是今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在公安部和广东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下,创新打拐工作机制,全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通过多种途径,已成功找回多名失散儿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还在5月份远赴云南山区,经过艰苦的侦查,抓获一名潜逃8年之久的拐卖妇女犯罪嫌疑人,打拐工作再添成果。

 

创新机制促打拐   四大亮点显成效

作为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广州市外来人员众多,儿童走失及拐卖犯罪因而也相对突出。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时有发生,此类犯罪造成了多个家庭的破裂,给被拐妇女儿童及其家庭在身心上带来严重的伤害。为此,广州市公安局专门设立了“打拐办”,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牵头,整合全市公安机关打拐资源,统筹确保全市打拐工作的高效运行。今年以来,“打拐办”根据广州市涉拐案件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六大机制,先后建立起侦办拐卖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涉拐警情每日核查、失踪人员网上核查“绿色通道”、来历不明儿童DNA比对等一系列打拐工作机制,推动全市打拐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亮点一:强化回访核查机制。“打拐办”民警每天对全市新发涉拐警情及往年案件逐一分析和电话回访,尤其是利用春节假期等节日,积极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及时跟进掌握涉拐警情案件的后续情况。

亮点二:开创失踪人员核查“绿色通道”。在普通刑事案件侦查中,从案件的受理、立案到后续的侦查,均需要经过多重法律手续审批,以保证执法的公正、司法的严谨。今年以来,为加快打拐案件的侦办过程,广州市公安局进一步理顺内部机制,协调各警种形成合力,为打拐案件开创优先办理、快速解救的“绿色通道”,及时找回失踪人员16名,包括妇女11名、14岁以下儿童5名。

亮点三:善用新媒体提高打拐工作效率。市“打拐办”利用微信平台,加入了公安部“打拐办”(包含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个人微信)和省“打拐办”的微信群,同时还建立了一个由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打拐民警组成的广州打拐群,随时掌握和共享拐卖犯罪动态及拐卖案件信息,广州市打拐工作的效率显著提高。

亮点四:创新警民沟通机制,主动获取犯罪线索。市“打拐办”主动联系打拐志愿团体,积极利用民间打拐力量,拓宽拐卖犯罪线索来源,同时也赢得了受害人家属对打拐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在广州市被拐人员家属及志愿者团体的“圈子”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一些东莞、湖南等外地被拐人员家属也慕名而来提供线索和求助。

 

拓宽渠道采信息   技术比对助寻亲

自2009年4月9日全世界首个“打拐DNA信息库”在我国建立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根据DNA技术快捷、准确、权威等特性,利用打拐DNA数据库服务于打拐工作。市“打拐办”不但对失踪、被拐人员家属全面采集DNA信息,还创新采集渠道,主动联系市救助管理站、社会福利院等部门,对其收留的流浪儿童DNA样本进行采集比对,从中积极发现被拐人员线索。今年以来,市“打拐办”共安排采集和接受寻亲人员DNA样本208例,并已全部导入数据库进行比对,目前已成功比中3对失散儿童及其父母:

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采集的流浪儿童叶某DNA,与广西隆安县一名3年前被拐儿童的父母DNA比对相符,广西隆安县警方已于4月28日带领叶某的父母到市救助管理站将其领回;

河北省清河县采集的被拐儿童姜某DNA,与广州市公安局采集的父母李某、蓝某的DNA比对相符,现正在办理双方的相认手续;

南沙区公安分局采集的被拐儿童李某DNA,与广西陆川县采集的父母DNA比对相符,近期,根据公安部“打拐办”的统一安排,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已护送被拐儿童李某(现已成年)到中央电视台,在寻亲特别节目《等着我》的录制现场与其失散26年之久的父母相认。

 

快速反应破现案   锲而不舍追逃犯

在完善涉拐案件侦查机制的同时,广州市各级公安机关还坚持对涉拐犯罪的大力打击,对现发案件要求快侦快破,对历年积案要求循线彻查。

2014年10月19日,增城刘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2岁儿子李某在新塘镇西洲村某超市门前走失。沙村派出所接报后立即着手调查,经过走访查找,快速排查可疑线索,于10月21日在广西成功解救被拐儿童李某。

今年5月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加大对一宗拐卖妇女案件的线索深挖和追逃工作,深入云南偏僻山区,抓获8年前拐卖妇女后一直逃匿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文。

 

防拐提示

广州警方表示,公安机关对拐卖犯罪将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坚持严厉打击不松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同时,警方提醒,上述案例中,受害人被拐时是年仅15岁的懵懂少女,刚到城市开始打工生涯,没有社会阅历,容易轻信别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寻求解救的能力,这样的未成年人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如何提高防拐意识,广州警方总结了以下几点防拐提示:

一、女性不要盲目外出打工,找工作要通过正规中介,不要轻信非法小报和随处张贴的招聘广告,更不要受陌生人帮忙找“高薪工作”的迷惑。

二、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不要听信花言巧语,不贪图便宜,不接受小恩小惠。

三、遇到陌生人主动提供乘车机会,或谎称代替亲戚朋友来接车,不要轻易上车。

四、网上交友要慎重选择,保持必要距离,不轻易透露个人资料,与陌生网友见面要避免去偏僻场所。

五、家长要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孩子能说话时教会他(她)牢记家庭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

六、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和玩具。

 

典型战果

少女被拐七年终逃脱   警方千里追捕抓逃犯

2014年7月,受害人小红(化名)向公安机关报案,称于2007年9月在广州市白云区打工期间,被云南老乡杨某文、杨某忠叔侄二人以找高薪工作为名,骗卖至河南省汝南县一户人家做老婆,次年又被转卖至另一户人家。

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办该案后,马上展开调查,发现受害人先后经历两次被卖,且期间一直受到禁锢和虐待,更多次遭遇强奸、殴打。被拐的7年时间里,受害人被迫生育了两个孩子并做了绝育手术,期间也曾尝试以喝毒酒和割脉等方式意图自杀未遂,虽最终都被抢救过来,但对其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受害人在随同“丈夫”到广东深圳打工期间,才辗转逃脱并到广东省阳江市找到在当地务工的父母,在其陪同下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广州市公安机关接办该案时,距受害人初次被拐卖已时隔7年之久。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根据事主提供的情况,利用各种信息系统开展了大量的深入调查,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杨某忠因涉及另一宗拐卖案件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调查该案之时刚被假释,另一名嫌疑人杨某文(杨某忠的叔叔)在2007年拐卖受害人后,一直藏匿在云南老家。此地位于广南县南部,地处山区,十分偏僻,自然环境恶劣,进村通道只有一条狭窄的简易山路,外来人员进入会十分显眼,而杨某文居无定所,游手好闲,一发觉风吹草动,就马上逃往村后深山,这些都给侦查抓捕带来很大的困难。

经过几个月的周密部署和艰苦侦查,今年5月21日,在随时发生泥石流的崎岖山路上连续守候多日的民警,终于发现嫌疑人杨某文的踪影,并迅速实施抓捕,将其成功抓获并顺利押解回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