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试行网格化监管提升质量整治效能

19.05.2014  14:15

  广州市白云区已建名录的生产企业逾13000家,约占广州市生产企业的三分之一,其中90%为家庭作坊式企业,具有多、小、散,厂址迁徙快、产品质量不高等特点。质监系统现行“专业分管”的条状监管模式,无法有效满足该地域的特殊工作要求。广州市质监局打破传统工作模式,率先在白云区3个重点街镇设立试点工作站,探索“纵横交错、全面覆盖、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质监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2013年,白云区制假类案件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区域制假售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延伸触角扫除监管盲区。 在镇街一级“缺兵少将”一直是制约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的“软肋”。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广州市质监局在白云区监管对象多、监管难度大的石井、江高、太和等3个重点街镇试设立工作站,着手开展区域社情摸查,实现“四个熟悉”和“六个清楚”,即熟悉辖区企业情况,熟悉地形道路,熟悉村社分布,熟悉协管员队伍,掌握第一手信息,打牢根基;清楚监管范围,清楚市场主体底数,清楚重点企业,清楚经营状况、清楚执法情况,清楚监管责任,减少监管死角盲区,监管质效大幅提高。尤其是创新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数字巡查模式”,利用车载GPS定位,并将目的地K码及时上传区局服务器,从源头“锁定”辖区内生产单位或出租屋的具体位置,有效缩短了质监执法人员耗费在“车轮”上的时间。凭借熟悉社情,白云区质监工作站创下1天查处7个违法生产窝点的工作记录。5年来,累计处理投诉626宗,独立完成清查、取缔无证照窝点363个;及时妥善地处置了“大源村翻新轮胎”、“太和石湖烧腊场”、“帽峰山私灌山泉水”等一批热点难点案件,有力整治了辖区无证经营、制假售假等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质监部门执法威信牢固树立。 

   二、条块结合强化综合整治。 为解决质监工作站“蚂蚁扛大象”的监管矛盾,广州市质监局提出“一纵三横、巧借外力”的条块结合工作理念。在内部,建立综合巡查机制,整合质量、计量、标准、特设等各业务线口人员,形成对企业进行综合会诊,并及时在同一平台共享工作信息的工作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巡查、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外部, 一是 争取地方支持。结合白云区6项重点工作的开展,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提高质监工作与辖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关联度,促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经济指标、品牌创建、节能降耗等十大“以质强区”目标,充分调动相关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 形成部门合力。与安监、工商、食药监、卫生等职能部门建立综合治理联动长效机制,签订合作框架和备忘录,做到信息、资源、行动“三合一”,实现职能闭环监管的无缝连接; 三是 激发社会监督热情。建立街(镇)、村(社)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定期交流协作机制,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咨询展览、村社公告栏等途径展开零距离全方位便民宣传攻势,充分激活社会各界参与质量监督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三、贴身服务便捷高效。 质监工作站结合名牌“百十千工程”、“质量强市”等工作开展一系列“惠企利民”活动。 一是 服务窗口前移。承担起白云区质监局服务窗口在该地区的咨询、投诉、标准登记备案等业务的受理工作; 二是 技术支持上门。组织企业到行业龙头进行现场观摩和调研,提供先进生产、经营经验交流渠道,现场进行诊断,对症下药,从计量、标准、管理等方面指导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 三是 质量宣传入心。以通俗易懂的漫画、小故事等接地气的形式,宣传隐藏在民居中、发生在身边上的违法行为及其对应的处罚措施;派发辨别产品真伪优劣、计量器具检定标志、特种设备使用规范、12365举报奖励等“质监知识小画册”;邀请专家召开专题讲座现场解说,使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进村社、进学校、进民心。

(广州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