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购书中心将"封闭转型" 读者纷纷前来"告别"

13.09.2014  16:32
  1994年11月23日,广州购书中心建成开业 - News.Ycwb.Com
  广州购书中心进入搬迁节奏,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1994年11月23日,广州购书中心建成开业 (资料图)

广州购书中心进入搬迁节奏, 9日,现场打包登记工作人员比读者还多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摄

广州购书中心走过辉煌20年将“封闭转型”,一拨拨读者依依不舍前来“告别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吴大海

这几天,广州城中不少读者纷纷赶到广州购书中心(简称“广购”)拍照留念,顺便再淘上几本书。因为再过几天,这座被誉为“神州第一书城”的建筑就要封闭装修。尽管明年1月,广州购书中心会重新开门迎客,但人们依然像老朋友一样来向它告别,心有不舍。

20年前,广州购书中心崛起于岭南,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培养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引领了广州市民的悠闲生活方式。20年后,广州购书中心酝酿变革,转型升级,打造“文化生活中心”,要展现一个靓丽新形象。

20年间,广州购书中心走过一个个辉煌,留下书香飘荡的一幕幕……

全国首家

羊城市民爱读书 谢非拍板建书城

在广州要买什么书先去广购找,广购如果都没有,别的地方基本也就不用去了。”广购业务部经理助理孙彬颇为自豪地说,今年已年过五十的他在广购工作了18年。“当时全国都没有一个像广购这么大型的书城,广州就只有北京路新华书店勉强撑台面。”孙彬回忆,1991年10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非被羊城书展人山人海的热情所打动,决定建一个大型书城,并挥毫题词:“建设购书中心,羊城日日书市。

1994年11月23日,当时中国最大的书店、号称“神州第一书城”的广州购书中心建成开业。“开业那天,人山人海,广购大门前的几级阶梯都站满了人。”40余岁的文教少儿部经理马小红说,她在开业前就已加入广购的队伍,把人生最重要的20年交给了广购。“当时开业我帮忙剪彩,省市领导、众多文化名人都过来了,书卖到断货,还让各个出版社自己带书过来卖。

刚开业时,我们是全国第一,无论店面规模还是单店销售。”头发花白的孙彬笑得很开心,“优越感没有,自豪感肯定有。”虽然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凭借首都独有的优势后来居上,广购也依然保持在全国书店单店销售的第二位。在2009年、2010年左右,广购达到巅峰期,“那时有600多名员工,人流量、营业额是顶峰”。即使在网络购书的冲击下,去年广购的营业额还是有4亿多元。尽管是19年来首降,但其降幅也远低于全国书店的平均水平。

文化名片

八方名人纷至沓来 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一到开学季的第一个星期,前来买教辅书的家长、学生就“占领”了广购。“一楼肯定排得满满的,从楼上看下去,黑压压的都是排队付款的人,别想看到一寸地面。”马小红笑着说,每到这时候,一天500余万元的营业额里就会有200万元是属于净教辅书。12日,来给孩子买教辅书的王小姐告诉记者,她向来都在这里给孩子买教辅书,因为“这里才是最新的”。

中国出过书的名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过广州购书中心。”马小红说,出版社都心里有数,凡是出书,在广东地区搞活动基本上首选广州购书中心。里皮、莫言、赵忠祥、吴小莉、陈坤……来过的名人多得让马小红、孙彬两人都想不起来了。

马小红回忆,读者相当热情,不论是文化名人、知名主播、娱乐体育明星,只要一来,必定人山人海。“我们在六楼搞活动,读者排队从六楼排到一楼,再在一楼绕场一圈。”马小红回忆,以前央视主持人来广购搞签售活动,一个多小时就卖完1000本书;赵忠祥签售时,2000本书也是不到2小时全部卖光,“刚开始(赵忠祥)还能好好签,签到后来手麻到都签不出像样的字了。

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讲座、文化活动。“广州购书中心俨然是广州市一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孙彬说,“我们不仅是考虑经济效益,还担当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