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所小学创作原创粤剧培养“小红豆”

28.10.2019  17:25

大洋网讯 番禺区罗边小学在校园中探寻粤剧传承之路,引起广泛关注。原创粤剧曲目《岭南英才传绣·跷》八个主演里面,有些是非粤语地区学生,他们为了学习粤剧,才特地学习了粤语。

姐妹们,带上你们的广绣,我们一起去莲花山赶庙会。布里细描花,飞针绣出彩。”这是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原创粤剧曲目《岭南英才传绣·跷》,描写了绣娘们到莲花山赶庙会,学习广绣的情景。该节目还在今年举行的全国戏剧小梅花比赛中荣获“最佳节目奖”和“创编节目一等奖”。

10月28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教育部专家近日到罗边小学考察“农村小学与高校共建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情况。罗边小学粤剧班的学生表演了原创粤剧《岭南英才传绣·跷》,大获好评。

揭秘:原创粤剧曲目诞生记

在粤曲《岭南英才传绣跷》展演中,粤剧小演员表演投入,手圆刺绣执扇、飞转手帕、就地空翻,还有一字马劈叉等等动作,这场表演展示小演员们扎实的粤曲表演基本功,恰到好处的融入了广绣和番禺莲花山元素,赢得阵阵掌声。今年6月,这些小演员曾在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表演过该剧目,效果惊艳,成为全场的亮点。

据了解,2012年开始,罗边小学将粤剧引进校园,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2017年10月,该校本着传承岭南文化的初心,希望能立足番禺本土,立心排一个宣传传承岭南文化的粤剧节目。在寻找番禺文化元素中,国家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老师发现广绣是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番禺有很好传承,莲花山则是番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以融合到粤剧当中。于是,吴非凡老师邀请作曲家陈锦荣先生,为罗边小学编写了《岭南英才传绣跷》粤剧剧本,然后排练了这一场剧。

据了解,在排练中,为了让节目更具特色,吴非凡老师还把古代传统妇女穿的跷融入到节目里。罗边小学的小演员(年龄从8岁到11岁),初初穿上跷,站都站不稳,通过半年来刻苦训练,现在他们能够穿上跷行走自如。

在近日的教育部专家组调研中,走访了罗边小学实训场所,查看了粤剧传统戏服、道具等,并观看粤剧班学生的日常训练课,肯定了学校在粤剧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贡献,表扬了粤剧班学生粤剧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和流畅性。交流会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执行秘书长梁建敏从三个方面评价了罗边小学的粤剧传承情况。他表示,罗边小学的粤剧班传承了传统文化,与高校共建卓有成效,活动接地气,学生学得开心。

传承精髓,留住岭南文化根脉

粤韵悠扬,声声入耳,唱念做打,荡气回肠……每逢周二和周四,罗边小学的粤剧班都会准时“上演”街坊熟悉的粤剧粤曲片段。孩子们伴着原创粤剧《岭南英才传绣·跷》,做起基本功训练,包括粤剧表演的指法、身段等。

该节目围绕传承岭南“广府文化”主题,将广府文化中的“广绣”和“踩跷”绝技融合在粤剧当中,是学校打磨了2-3年的原创剧目。剧目讲的是一群南粤少女穿着三寸金莲鞋(踩跷)游番禺莲花山途中的学习广绣、传承广绣的故事。

粤剧老师杨紫乐跟记者说,罗边小学粤剧班的学生给她最大的印象就是能吃苦耐劳。“踩跷”是一项高难度的技巧,在一个半小时的训练里,学生一直穿着“”,踮着脚尖练功。“即使大热天,练习到满头大汗,也没有人叫苦喊累。”杨老师说,学生要自如地“踩跷”表演,需要在台下练习两三年。

刘学滢同学是《岭南英才传绣·跷》的主演,记者发现,她不怎么爱谈话,脸上不断露出羞怯的神色。但让她表演的时候,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挺直腰板,自信满满地唱剧。这八个主演里面,有些是非粤语地区学生,他们为了学习粤剧,才特地学习了粤语。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象征,罗边小学以传承粤剧文化,培养学生贤雅气质的艺术教育特色为理念。2015年12月,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专门设计三个粤剧训练室,还聘请了国家梅花奖获奖者吴非凡老师及广州市粤剧团的专业演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粤剧训练和教学指导。

在今年的8月份,学校接到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组的邀请,与星海音乐学院师生合排的粤剧古腔节目《呵呵小和尚》到北京国家大剧院参加演出。学校培兰艺苑粤剧社团多次参与市区的粤剧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这些小红豆在校园内掀起一股“粤剧热”,形成良好的群众口碑。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麦裕玲、郑洁纯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肖桂来 通讯员周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