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季经济成绩单出炉 越秀黄埔激烈争夺第二名
天河区仍稳居GDP总量榜首,南沙区增速全市夺冠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制图:廖木兴
近日,广州市各区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广州市十一区GDP排名如何?经济发展势头如何?新快报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天河区占据第一的宝座可谓毫无悬念,不过,第二、三名之争则相当激烈。去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得益于区划调整的新黄埔区,超过越秀区升上第二位;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排名中,越秀区又反超黄埔区重夺第二。
越秀区超过黄埔区排第二
根据天河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天河区实现GDP达825.84亿元,增长9.1%,比去年同期还要加快0.9个百分点,可以说稳坐全市各区GDP排行榜首位。其增速比广州市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金融业、电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软件业拉动作用明显。
由于2015年进行了区划调整,原黄埔区与原萝岗区合并后的GDP总量超越越秀区,在年度GDP排行榜中上升至全市第二位。不过,这一排名在今年第一季度发生了变化,越秀区以716.66亿元重夺亚军,黄埔区则以622.57亿元排名第三,其余各区的排名和2015年同期排名一致。
从化增速是去年同期12倍
在第一季度,非中心城区的黄埔、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六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市总额的41.49%。其中,南沙区同比增长13.8%,番禺区增长9.0%,花都区增长8.1%,高于8.0%的全市平均水平。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广州各区中,南沙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稳坐第一。该区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3.8%,这一速度与位列第二的天河区(9.1%)相比,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全年年度排名中南沙区增速也领先第二名4.5个百分点。
在非中心城区的表现中,值得一提的是跻身广州各区增速第一梯队、位列增速排行榜第四位的花都区。当前,花都产业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势头——汽车、声光电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明显优于皮革皮具、服装服饰等传统产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上新三板企业1家、新注册金融服务企业5家、科技企业106家,预计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在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的同时,花都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30.8亿元,增长8.1%,其中进口11.7亿元,大幅增长25.1%;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2.4亿元,猛增19.5倍。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排行第七的从化区。GDP总量长期处于广州各区排名最后、经济总量偏小的从化,抓住撤市设区机遇,增长势头较猛。虽然经济增速排在11区的中游,但进步很大,增速从去年同期的0.6%冲到了7.4%。
三区工业产值双位数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名方面,荔湾区经济受到了工业增长乏力的影响,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呈现负增长(-2 .8%),是11个区中唯一一个录得负增长的区。据该区统计通报,烟厂产值下降产生了不小影响。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区烟草制品业产值为57.71亿元,同比下降17.9%。
工业总产值增长最迅猛的是番禺区、南沙区和从化区,上述三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增城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速也达到了9.8%,这与汽车制造业的拉动不无关系。
今年以来,广州汽车制造业恢复性快速增长,增速达23.4%,同比提升28.8个百分点。其中,番禺区的广汽菲亚特和乘用车、增城区的北汽SUV和MPV等项目陆续投产,增城区的广汽本田三厂和从化区的比亚迪项目产能爬坡达产,加上去年的低基数,广州市工信委预计,上半年的汽车业增速有望继续攀升。
视点
彭澎:荔湾区经济需找新的增长点
对于荔湾区有部分经济数据出现负增长,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工业总产值下降在“退二进三”的背景下是正常现象,而荔湾区城区面积较小,工业项目、大型基础设施难以同时开展,所以也会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产生影响。他认为荔湾区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退二”是必须的,“进三”则要找好落脚点,这样转型才会更加顺利。
对于广州市总体情况,彭澎认为广东省的发展水平比全国高,广州市比全省高,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基本规律。从数据来看,中国各地经济在第一季度都在企稳,在广交会的情况也能看到广州经济处于企稳的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起点。如果第二、三季度还能延续这种势头,就说明经济真的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