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举办清明民俗论坛 倡导厚养薄葬理念

04.04.2017  16:37

人民网广州4月4日电(李士燕 印锐) 昨日,广州市殡葬协会和市殡葬服务中心联合举办清明民俗专题论坛。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周如南,中国殡葬协会科技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殡葬文化交流中心筹备负责人蔡海军,广州市殡葬协会监事长、市银河革命陵园管理处主任郑俊荣,广州市殡葬协会常务理事、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志坚担任论坛嘉宾。

论坛围绕殡葬习俗的渊源、广州殡葬习俗的历史变迁、厚养薄葬的传统和文明祭扫新风尚四个议题展开。邓启耀、周如南围绕殡(遗体处理)、葬(遗体安葬)、祭(祭祀)三个环节,综述了我国殡葬习俗的变迁和文明拜祭新风的营造。

李志坚介绍了深化殡葬改革过程中广州殡葬习俗的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地面铺报纸、自带小桌到使用拜祭台的干净整洁氛围,从鞭炮响一天、焚烧冥币纸钱香烛到无烟祭扫方式的推广,纸钱、炮竹、纸钱逐渐被鲜花、水果取代。广州市在连续17年保持火化率100%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和文明祭扫,1998年首创骨灰撒海,1999年首创骨灰还林,2016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5%,无烟拜祭、错峰出行效果明显。骨灰撒海补贴提升至2000元之后,报名人数激增,截至今年4月2日已预约报名400多单。郑俊荣从自身接受家教谈起,谈到家风家训,以及利用清明节亲人团聚集中扫墓的时间段,推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家风”展览,宣扬优良家风和祭扫新风尚。

邓启耀、周如南还从厚养薄葬的传统到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讲述了家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的主要载体。厚养薄葬,厚养是核心,随着物质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养老的重心应注重更加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精神健康,平时多关心关注老人、孝敬老人。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孝老爱亲,社会文明祭拜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几位专家还介绍了目前文明祭扫的种类和方式,例如:音乐扫墓(演奏、播放逝者生前喜欢的音乐),绿植祭扫(在逝者目前摆放绿色植物替代祭品和鲜花),网上拜祭以及灵牌位拜祭等。蔡海军提出,要创新祭扫形式,举办社区公祭、撒海公祭为群众提供更多时尚的有吸引力的选择,更好地推广节地生态葬。

本次论坛通过这四个议题的讨论,倡导“祭而丰不如养之厚”的厚养薄葬理念,推广清明祭扫的新形式、新风尚,提倡市民采取无烟祭扫、鲜花拜祭、牌位拜祭、网络拜祭方式,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逐步把文明低碳祭扫理念转变成社会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