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申请修缮指导 4处违规被叫停

26.05.2014  17:19
广州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申请修缮指导 4处违规被叫停 - News.Ycwb.Com
广州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申请修缮指导 4处违规被叫停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有150年历史的永安家塾是广府传统建筑代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三位专家正在向业主(左一)提供修缮技术指导。

广州首批历史建筑启动修缮

市规划局邀请专家上门服务

■统筹: 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 文 何 姗

上周五,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办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三位专家上门为有150年历史的黄埔区茅岗西华村永安家塾提供修缮技术指导,这也是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依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申请专家技术指导及维修资金补助。

永安家塾老化损坏

保护修缮刻不容缓

永安家塾在4月30日正式挂上了广州历史建筑的牌匾,这也是目前黄埔区惟一的一座历史建筑。

从2013年6月起,《新快报》多次报道了面临城中村改造拆迁的永安家塾的历史价值和现状,及其彭氏后人一致决定即便不要拆迁补偿,也要保护百年老屋的故事。

彭氏后人在今年5月6日给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保护办提交了《关于协助保护修缮广州首批历史建筑永安家塾的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了技术指导和维修补助的申请。

永安家塾的彭氏后人在《报告》中表示,“永安家塾不少地方已经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保护修缮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办法》第23条、第25至27条的要求,除了保护好建筑外,还要积极做好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工作,就更有必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修葺完善。

他们表示,“目前只筹到两万元的日常保养经费,对于修缮是杯水车薪。由于彭氏后人大部分是村中农民,靠打工养家求生存,且普遍缺乏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经验,永安家塾的保护困难重重。

为此,他们提出申请支持帮助如下:

一、请求提供专家对建筑保护修缮方面提供相应信息和技术指导及估算所需经费;

二、在修缮经费上,希望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三、本村面临城中村改造,亦需请政府划定永安家塾保护范围和明确建设控制地带等。

问题:屋漏、防潮、防虫、构件维护

指导:换瓦、疏沟、除蚁、不刷新

在指导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市名城委委员郑力鹏教授提出了保护的注意和原则。郑力鹏教授提出了维修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有建筑构件,能不换的不换,能修的尽量维修,修得好同样很耐久,不得已才换。

他说,永安家塾不可移动的部分总体保护得比较好,在修缮后,很多可移动的遗产如家具等应该陆续回迁,以丰富永安家塾的历史内涵。

华工的三位专家仔细察看了永安家塾现状后提出了修缮建议。

关于屋漏:郑力鹏教授说:“现在主要问题是瓦面漏水渗水,建筑的木材潮湿,有些木材腐朽的问题较为明显。在修整瓦面的时候,可以看到木材梁柱的腐烂的程度,如果只有一点,替补一下就可以,如果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构件就需要更换。

关于地面防潮:郑力鹏教授提出,“建筑地面的阶砖保存较完好,只需换掉部分破损的几块即可。在目前潮湿的天气下,阶砖的含水率已近达到饱和。周边的沟渠要疏通,沟渠的底要低过地面,保持排水顺畅。

关于防虫:“现在已经看出在木质构件有白蚁的问题,尽管已经除过白蚁,但是每年还需定期除白蚁。

关于构件维护:郑力鹏提醒说:“房屋里的构件不要随意用油漆刷新,如室内挂的匾额,神龛等,有年代感,不要重新油漆再贴上金字,这样就没有价值了。屋顶漏雨如果现在来不及修的情况下,宁肯将这个匾先拿下来收藏。

关于维修成本:专家解释说,这个建筑维修精细的东西多一些,可能要大几十万元,一般局部修缮也要二三十万元,要找有一定经验和资质的建筑单位来维修。

后人疑问

政府提供修缮资金,是否政府也拥有产权?

市名城办领导和专家表示,按照《办法》规定,历史建筑维修有了困难,政府应该资助和补贴,是历史建筑业主的权利。其一,业主方在历史建筑保护上有资金上的困难是补助的前提;其二,政府提供修缮资金,是促进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并不会因为政府提供了资金就会拥有了建筑的部分产权。

因为建筑没有产权证,能否为历史建筑办理产权登记?

专家解释说,目前广州的各种祠堂大部分为集体所有,没有个人产权证。但是建议永安家塾可以通过一个管理章程,产权人都要认可,然后进行公证,这样就有了根据。

后人感言

族人多次开会愿牺牲利益保留古建

今年已经76岁、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彭荟娴介绍说:“永安家塾的保护可以说是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被拆的危急情况下抢救回来的。

在指导现场,永安家塾的后人的代表彭荟娴、彭树昌等人向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处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保护处为保护广州悠久历史文化付出不懈努力的感激之情”。

彭荟娴动情地说:“广州市政府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保护广州这个两千多年文化古城的老建筑,否则就不会成立名城办,这一切都不会存在,永安家塾可能早已在钩机下灰飞烟灭。区政府还指定了茅岗社区领导周伟强为专职保护负责人,足见政府的重视。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各路媒体,宣传推动政府的政策十分给力。

永安家塾的确值得保留。” 彭荟娴老师感慨道:“听族人常讲,‘文革’时期永安家塾是怎样逃过一劫的,几位老人多年默默地守护着,家塾保全得较好;还讲到本村家谱族谱全毁,祖宗历史丢失,导致亲缘关系不清、冷漠,所以永安家塾保护就更显其珍贵。

她介绍说:“《茅岗村志》中记载茅岗只出过两个举人,而永安家塾证明本村出过进士彭万大,这就不仅仅是彭万大后人一族的事了,而是整个茅岗村的历史补充,更显珍贵。”

我们彭氏族人十分团结,为保护永安家塾开过多次会议,前几年我们这里开始城中村改造,要拆迁,尽管我们多数是打工养家者,但都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也要保留这座古建筑。这一切令我非常感动。

彭荟娴是永安家塾彭氏第26代后人,她说:“作为彭氏后代读书的家塾,在民国之后就逐渐放弃了。‘文革’中有从广州回来的彭氏后人住在里面,‘文革’后就一直空置,偶尔开开会用,但一直有人看护打扫卫生和上香。

我们希望能按照《办法》的要求活化利用好私塾,我觉得可以继续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彭荟娴说,“这里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在学习、工作方面有成就的人来做公益讲座的场所等等。

永安家塾保护历程

城中村改造面临被拆

32位后人签名保百年家塾

●2012年9月,西华村要进行城中村改造,永安家塾将被拆。彭荟娴等人针对已经展开的城中村改造,将一份由彭氏后人32位代表签名的报告,向各级各有关部门递送,要求保护不拆永安家塾。随后规划局回应,已发文通知文广新局普查。共有5批专家来调研。

●2012年11月,市规划局组织专家到永安家塾评估。

●2013年12 月,永安家塾在市名城委审议首批历史建筑时获通过。

●2014年4月30日,永安家塾正式挂牌广州历史建筑。

永安家塾

广府传统建筑代表

曾出广雅学堂校长

永安家塾又名慎馀堂,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 年)。其兴建者彭万大,为清番禺“鹿步司”地域第一位进士。

院落坐西朝东,左路为主厅,右路为3个厢房。中间巷道空间饰有保存尚好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屋檐上砖瓦保存完整,墙上的壁画色彩鲜艳。主厅上方写有堂号“慎馀堂”,神楼为典型的岭南木雕风格,供奉兴建者彭万大及其两位夫人的牌位。阁楼上方则写着“陵庐”两字,左右两侧有对联。整体保存完好。

此家塾主要供彭氏后代读书受教而用。出自永安家塾的名人包括有官至翰林的彭金铭(彭万大嫡孙),曾任广雅学堂校长;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的彭昌祈、彭炳赞等。

永安家塾是广府传统建筑体系下产生的优秀建筑,反映了广州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其建筑总体布局、空间形式、建筑样式、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反映了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艺术特色,具有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