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新区:大孵化器体系打造孵化界“黄埔军校”

23.08.2016  16:33

  人体器官也能3D打印,“魔镜”可以测试皮肤、推荐新闻和电视剧……广州高新区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奇迹被创造出来。

  这里聚集着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500多家研发机构,创新创业高度活跃。这些奇迹的背后,是一家又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公司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从广州高新区孵化体系中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各自行业的“明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广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以园区龙头科技企业为依托,积极打造孵化链条和大孵化器集群,使广州孵化器“独木成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广州高新区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大孵化器”集群形成

  2年半的时间,孵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106家,形成新的生物产业集群。这是中山大学达安基因(00203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的奇迹。

  2013年,为推进健康领域创业项目、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创建达安创谷,定位是大健康领域没有围墙的孵化器。

  达安创谷通过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开放内部资源平台帮助被投资企业实现发展,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全程为企业提供资源和服务,大大提高孵化成功率。同时达安分享、开放的文化,鼓励员工进行内部创业。目前已内部孵育达瑞生物、天成医疗、昶通医疗、和实生物等多家高科技生物医疗企业。

  在广州高新区,这样的项目不胜枚举。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建设大孵化器体系,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企业资本的主体作用,鼓励国有、民营和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孵化器建设。目前广州高新区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43家,占总数的82%,社会资本已成为孵化器投资建设的主力军,涌现出金发科技(600143,股吧)、视源电子、冠昊生物(300238,股吧)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自建孵化器。

  同时,广州高新区支持园区科技型企业依托自身技术、资金、人脉、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设平台型孵化器,使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目前园区孵化器共有在园企业2222家,毕业离园企业837家。

  以孵化器为核心,广州高新区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延伸,构建“预孵化—孵化—加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预孵化阶段,园区出台创客空间认定与扶持办法,搭建创梦空间、“Tops众创”等14家创客空间;孵化阶段,承接高层次人才来到园区创新创业,给予重点扶持;加速阶段,优选一批高科技企业成为“瞪羚企业”,给予上市辅导和政策倾斜,鼓励做大做强。

  另外,广州高新区坚持孵化器国际化发展方向,与新加坡、以色列、欧盟、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联合共建孵化平台,搭建中英、中以生命科技之桥,在北美设立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腾飞科技园,建设中欧创新孵化中心;在生物岛建设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设立6亿元中以生物产业发展基金。

  这些探索共同构成广州高新区孵化器“四化”发展新路子: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生态平台化、孵化体系链条化、资源链接国际化。

  广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已成为园区的一大亮点。目前园区共有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器5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总孵化面积369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孵化器集群。累计孵化企业超过3000家,在园企业总数超过2200家。到2020年,预计园区孵化器总数将达到60家以上,孵化场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在园企业达5000家以上。

  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

  在完善的孵化链条和体系下,视源电子、贝恩医疗等一大批行业领先的高成长企业涌现出来,金发科技、冠昊生物、威创视讯等12家公司成功上市,益善生物、博冠光电等2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广州高新区大孵化器群已成为培育上市公司和高成长企业的“黄埔军校”。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北京市长城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6》中,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达88家,居全国高新区第三。广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高新区从2013年启动“瞪羚企业”(连续2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规模以上高成长企业)遴选工作, “瞪羚企业”工作已成为广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亮点。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在平均净利润率、平均总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平均授权发明专利等方面表现优秀,呈现成长快、质量高的显著特性。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广州高新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瞪羚企业”。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移动智能终端等电子类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探索“内生创新,体外孵化”独特创新模式,该企业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年实现产值70亿元,企业员工60%以上为研发人员,人均产值超过500万元,全球每6台电视就有1台使用其主控板,并孵化电子白板等大量创新衍生产品。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是国内血液透析行业的龙头企业,国际血液透析器材的主要生产商。该公司的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国内市场占有率约 50%,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局面,自有品牌产品及通过与行业巨头OEM、OBM合作的产品远销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自 2005年投产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2015年实现产值7.7亿元,连续多年在广州市医疗器械企业产品行业出口及生产总值排名第一。

  这些富有高度创新活力的“瞪羚企业”,一批又一批地涌现出来,带动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广州高新区出台很多扶持政策,不断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建立内设研发机构,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此外,认真落实省、市、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每认定1家高新技术企业可给予最高180万元奖励;认真落实研发经费补贴政策,对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按照最高5%予以补贴;认真落实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扶持政策,2015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6个,市级124个。

  2015年,广州高新区筛选并认定了147家高成长性“瞪羚企业”,147家企业总收入达515亿元,约占园区企业总收入的1/10;近两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是园区总体水平的2.5倍;研发投入强度达10.08%,为园区平均水平的5.8倍。

  构建全球创新生态圈

  企业是主体,园区是载体,环境是关键。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围绕科技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只有在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机制,才能持续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广州市委常委,广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志英表示,广州高新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全过程的政策扶持,包括“1+8”科技政策体系和“1+9”人才政策体系。

  其中,在资金服务方面,广州高新区财政出资设立12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3亿元的担保基金,聚集风险资本300亿元。相继建成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广州股权投资基地、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科技金融平台,聚集20多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聚集57家股权投资机构。另外,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突破3000家,实现融资和流转交易总额117亿元。

  为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广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创造、运用与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设立知识产权资助专项资金,资助、奖励专利申请,对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调查和诉讼费用给予补贴;设立专利权质押贷款担保专项资金,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担保、贴息服务。

  “我们通过做好知识产权的工作吸引国际化的高端产业资源。”广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夏坚表示,作为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中心,广州高新区已形成创造、运用、保护等全链条服务,进而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吸引力。

  目前,广州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56家,上市企业33家。2015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9325件和5696件,专利成果90%以上来源于企业。广州高新区已成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最具活跃的地区。

  作为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高新区引进一大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跨国投资项目,集聚一批娴熟国际惯例、掌握国际资源的人才,形成比较成熟的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渠道。据了解,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出发点,广州高新区将联合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建立有效的跨境、跨城创新合作协调机制,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生态圈。(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