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传承需社会形成共识

19.08.2014  10:29
凤眼看广府”活动18日在广州启动,首场广府文化论坛也同步举办,在场十多名文化专家和社会名流围绕“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朱伟良 记者/张西陆)“凤眼看广府”活动18日在广州启动,首场广府文化论坛也同步举办,在场十多名文化专家和社会名流围绕“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前广州市市长、现广府人联谊总会会长黎子流表示,现时广府文化宣传力度不足,要做好文化的传承,既需要继承创新,也需要达成社会共识,形成合力。

  据介绍,“凤眼看广府”是一档文化品牌栏目,以资讯、图片、专题、访谈、沙龙、论坛、纪录片等形式,深度挖掘广府文化的内涵,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弘扬和传承广府文化。广府人联谊总会会长黎子流、执行会长伍亮被聘为栏目总顾问,本地文化名家饶原生、劳毅波、郑佩瑷、倪惠英等10多人为栏目顾问,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黎子流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曾在顺德、江门、广州就任地方主官,退休后又致力于粤剧推广,广府情结深厚。他说,广府民系是岭南地区汉越相融历史最长的民系,岭南是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发源地。广府人最早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海外华侨华人最多,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广府人爱国爱乡、英雄辈出,创造了多个第一。“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以传承广府文化为己任,走过了近20个年头。历年为祖居发源地珠玑巷建设捐款达1.3亿元人,捐赠南雄教育款达2.5亿元,为广府经济文化建设和慈善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黎子流表示,团结世界广府人,传承广府文化的核心,是让“慎终追远、开拓奋斗、包容共济、敢为人先”的广府人精神世代薪火相传;为全世界7000多万广府人搭建一个多方位、多元化和双向性特点的平台,推动全世界广府人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慈善以及创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据栏目主办方透露,活动启动后将围绕广府特色元素如语言、建筑、书画、饮食等,采访广府文化不同领域的专家,畅谈传承和发展广府文化。而在线下则举办实地走访活动和文化沙龙,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广府文化。

  广府沙龙:

  广府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

  现场举办的首场广府文化论坛上,多位广府研究学者就当下广府文化推广困难、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广府文化推广以及创新方向提出建议。

  广府人需有语言特征和文化认同

  广州市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主任陈泽泓说,数据显示,全世界广府人有约六七千万,究竟怎样才算广府人?首先是语言特质,从传统而言,是指珠三角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说广府话(白话)的人群,其次,还得对广府文化有认同感,有广府人的价值观特点,如重商性、开放性和务实性。

  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表示,广府文化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一路走来,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广府人开拓进取、兼修并蓄。他补充说,广府区位靠近海洋,区位属性注定了更容易走出世界,成为全国开眼看世界的最早的地方。所以,广府文化还具有外向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文化缺乏总结提升传播有待加强

  相比起其他地方,源远流长的广府文化相对低调,以致出了广东后广府文化缺乏影响力,知晓者不多。有专家表示,这或多或少与广府文化的重商主义、行事现实有关。

  粤剧名伶倪惠英表示,广府文化确实传播力有所不足,知名度相比江浙一带的文化稍逊。广府人生性务实、低调,埋头苦干的同时忽略对文化的挖掘。“不是因为太现实,更不是重商主义,而是对文化本身缺乏总结和提升。

  黎子流坦言,目前,广府文化的宣传不足够。媒体、专家、学者应该肩负传播的责任,对文化本身及其特质有深刻了解,宣传广府文化注重继承、发扬、吸收和创新。改革开放后,广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文明内有文化,文化是精神支柱,而发展又是硬道理。”黎子流不认同广府“太务实,眼光不长远”以致文化传播力不足的外界说法,他认为,经济发展是基础,文化的传承需要经济来支撑,两者才能相辅相成。“金钱不是万能,但无钱万万不能。

  传承与创新需社会形成共识

  当下,广府文化推广困难,传承后继无人,出路何在?伍亮和黎子流均认为,广府文化现阶段需要深度挖掘,全社会动员并形成共识,如媒体、专家、组织和政府多重合力,在语言、饮食、艺术等广府特色文化上加强合作,扩大影响力。“传播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和事弘扬广府人的精神。”伍亮说道。

  饶原生说,广府文化应该结合现代特征,结合网络时代再发展,在旧有的精神上叠加现代的价值,例如粤语节目结合年轻人的趣味和时事热话打造,凸显粤语的趣味和内涵,更能引起市民的关注。只有这样,广府文化才更容易在社会获得共识,实现真正的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