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水”海外市场

12.03.2015  15:37

中新社广州3月11日电 (蔡敏婕)作为岭南文化本源,历史悠久的广府文化,在历经现代生活洗礼后,面临新一轮淘汰。尽管近年来,广东官方在文化传承上给予支持,但不少工艺传承人在面对转型升级时,仍感到迷茫。官方和民间探索传统工艺发展道路,“试水”海外市场。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由于广州具有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香港和澳门成为广府文化的源流发扬地和走出去的桥樑,在海外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已举办五届的广府庙会,传统民俗表现形式、场地规模和民众参与度逐年增加。今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的参展数目达到46个,较往年翻一番。

记者11日走访广府庙会,发现在红木宫灯、南狮技艺等非遗摊位前,没有像往年仅展示大型传统作品,而是新增了许多将传统元素转化成挂画壁灯、电子醒狮等与现代生活相匹配的产品。

由于工艺的特殊性,不少工艺品不能用机器代替纯手工生产。家庭式小作坊式的生产,使产品遭遇制作时间长、成本高却经济效益甚微等问题,导致年轻一辈放弃传承,转向其他行业。

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获得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传统工艺继承人的首要任务。时下,大部分的继承人都在两条路上“试水”,一方面尝试与现代生活结合,与企业合作,推出平民化的小工艺产品;另一方面,将产品往精品化和高端化发展,提高产品的收藏价值,向海外市场发展。

近年来,广东官方和社会组织都在努力使传统文化复活,不但让传统技艺走进校园,提高全民参与度,使传统文化逐渐“回归”,还搭建免费平台宣传传统技艺,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国家级非遗“广彩”的传承人许珺茹表示,今年1月底,在官方的组织和带领下,在美国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庄和亚太博物馆等大型场所,与当地民众进行广彩文化的推广和交流,受到当地的欢迎。她希望官方多组织此类活动,对外宣传传统文化。

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近年因砚材枯竭而封坑,导致砚原材料越来越少。高级工艺美术师何灵杰表示,很多来自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华人华侨都很重视端砚。由于原材料日渐减少而导致价格不菲,未来主要走精品路线。

广东省级非遗“红木宫灯”的助理工艺美术师罗敏欣称,“红木宫灯”古色古香,与现代家居搭配的适应面窄。除了保留传统技艺外,目前正在与高校合作,设计和改良为年轻人喜欢的创意灯具,希望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认为,时代不同,广府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固化”,一定要“接地气”,让市场作调节,找到与年轻人时下喜爱的文化的契合点,打开市场,做到外表“脱胎换骨”,内里“精髓不变”。

梁凤莲说,官方也要利用中心城区的形象,将附近的文化遗址连成一片,参照港澳模式,突出广州“唯一性”的城市味道,提高广州北京路作为广府文化核心区的地位,让广府文化走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