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素养成就“广式排队” 城市秩序助力社会发展

24.03.2015  11:36

下班高峰期的地铁三号线,市民有序排队候车。广州日报记者高鹤涛 摄(资料图片)

天河一写字楼下,白领们排队等电梯。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摄(资料图片)

公交地铁火车站处处可见排队 广州式排队已成城市名片

其实广州公平有序的生活不只体现在搭乘公交上,地铁站、火车站,甚至写字楼等电梯、商场等公共场所上厕所,都能看到“广州式排队”的场景。正是这样文明习惯的养成,既提高了城市效率,也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形象。

高峰公交阿婆为上班族“让车

金沙洲住着许多“城市候鸟”,昨天上午8时50分,283路公交万科四季花城站前排起了长队,有一对银发老人从队伍中悄悄走出来,径直站到了队尾。过了一会儿,又排到了队伍前面的老人家再次离开队伍,坐在自带的小凳上。

两次“自动离队”引记者一探究竟。阿婆告诉记者,他们本打算去天河喝早茶,但看到许多年轻人边啃面包边排队上班,很辛苦,所以把上车的机会让给他们。“他们跟我们的孙子一样大,好多人还没睡醒就坐公交车去上班了,我看了好心疼。而且我们一上车,这些后生仔就让座给我们,他们天天上班太累了,还是让他们在公交车上补会儿觉吧。

阿婆还告诉记者,由于附近住了许多老人,以前这辆公交车每到早高峰都有许多老人搭乘前往中心城区叹早茶。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像约定好了似的,都自觉地等上班高峰过了才去叹茶,“年轻人懂得礼让就乖,我们也该为他们做点事。

地铁:自觉排队留下车通道

昨日早高峰7时45分,地铁三号线又迎来了繁忙的星期一。在汉溪长隆站,大量的白领要搭地铁赶往中心区,虽然个个都上班心切,但候车队伍却依旧井然有序。屏蔽门前,乘客们自觉分成左右两列队伍,让出中间的下车通道。“你看,这里已经清晰地贴出候乘指引了。”蔡先生指着地面上贴的提示标志说,“大家都是文明人,如果还不按顺序排队,不等于告诉别人自己没素质?

地铁到站,车门打开,候车的乘客们没有一拥而上,而是先等车上的乘客下车后,再鱼贯而入,整个过程忙而不乱。

火车站:乘车有序 环境变好

广州火车站每天都迎送着数十万南来北往的旅客。昨天17时许,记者来到广州火车站广场和售票大厅发现,这里井然有序。进站口前虽然排着长队,但旅客们都很有耐心地等待着验票安检。

昨日17时45分左右,记者来到广州南站看到,进站口的验票队伍整齐有序地移动向前,候车厅的旅客安静地候车,完全颠覆了以往印象中火车站嘈杂、混乱的场面。“在南站,我很少看到旅客们乱扔垃圾、乱插队,很多旅客到南站后第一件事就是合影留念,很多人把这里当成了景点呢。” 一位保洁阿姨说。

私家车有“默契” 轮流出闸

昨天是本周第一个工作日,早上8时,记者在奥林匹克中心大观路停车场看到,等候出场的私家车已经默默排起了队。出口处虽然有两条车道,但车主都默契地按照“一左一右”轮流出闸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出场,停车场管理员也悠闲地在调度室边记录边叹茶。

和气生财嘛!既然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早点出去,只要商量好了人人有秩序、不争不抢,才能提高出行效率。”正在等候的车主张先生说。

各方声音

@人民网:为这样的排队乘车点赞!

@唐姣姣yu:为广州点赞!例如早班高峰期,乘坐地铁扶梯~大家自动靠右,左侧通行。一些些细节让我更爱上这座城市。

@miyako_low:广州人都喜欢有秩序,守规矩,坐车、乘电梯、吃饭、在商场结账都会排队,在地铁站搭乘扶手电梯会靠右站,左侧留给赶时间的人通行,希望大家来广州玩都能入乡随俗。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靳文舟:市民乘车排队,能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这不仅是个日渐养成的习惯,还是城市增速发展的软实力。作为交通研究者,我还会留意公交调度和拥堵问题,高峰期公交车的理想发班密度是5~8分钟一班,但广州行经中心城区的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时的发班密度已经达到甚至已经超越了这一标准。

广州市交委:广州此前已作规定,高峰快线的最长发车间隔不得大于15分钟,目前普通公交的发车间隔基本都小于15分钟,行经中心城区、高峰快线以及需求量大的路线发车频率平均约5分钟,排在全国各城市前列;同时广州交通信息指挥部门通过交通信息大数据及时掌握客流数据,在早晚高峰以及节假日智能调度公交车滚动发班,为市民节约出行时间、提高效率。

团市委:2009年,团市委创造性地开展了“大拇指行动”,提出“文明礼让,你很棒”的口号。如今,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公交站场、志愿驿站等地,总能看见志愿者的身影。团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行动起来,继续弘扬“大拇指”精神,争当城市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为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贡献一分力量,让“广州式排队乘车”成为广州的城市符号。

全国道德模范、广州志愿者大使赵广军:广州式排队乘车与多年来广州致力打造“志愿之城”的努力分不开。在过去6年的“大拇指行动”的带动下,文明礼让也成了后生仔的一种时尚潮流。(刘冉冉 李天研 张晨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