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获原油进口权 新疆是大赢家

28.08.2014  15:01

  8月27日,广汇能源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获批,国内首张民营原油进口牌照落地。在广汇能源成功的背后,也是广汇能源所在省份新疆,在我国油气改革地方利益分配大格局中的重大收获。

  为平衡新疆省内油气资源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新疆自治区政府在近年频繁发力,提出了新疆油气资源开发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地方主导的油气资源自主开发模式。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油气资源后备区,蕴藏着209亿吨石油和1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陆上原油储量占中国总量的1/4,天然气占中国总量的30%。然而丰富的油气却一直未给新疆当地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财税方面,2012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驻疆企业共实现利税总额1200亿元,但其中留归新疆本地的税费只有110亿元,仅占利税总额的9.17%。

  在就业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约7.5万人,其中油气企业新招用员工中,新疆籍员工的数量较少。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缩小中西部经济差距,着力发展新疆地方经实力的大背景下,新疆以经济促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明确指出,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让新疆更多受益。正因如此,新疆推进疆内资源自主化开发力度逐步加强。

  而一轮新的油气改革也是一场新的利益分配,每个省份都希望在这场利益再分配的博弈中为本省争取尽可能多利益。但在这件事上,很显然新疆走在了最前面。

   新疆曾大胆建言新增上游油气勘探牌照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年底,新疆自治区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希望能开放新疆省内资源的开发权,加快新疆地区发展。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希望能源局能够组织专家讨论以何种形式促进资源开发的开放式发展。

  在一份就此事提交到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到,开放上游油气开发资质具有一定可行性,并列出了6家拥有油气全产业链开发能力的候选企业,其中就包括新疆广汇。

  虽然媒体传言“国家能源局有望在6月份增发5张石油勘探开发资质牌照”一事最终落空,但知情人士也透露,这个举足轻重的决定在短时间内无法达成,但相关政策的出台工作已在研究讨论中。新疆新增上游油气勘探牌照的建言,很可能成为现实。

   两桶油”深化疆内混改,留利新疆

  在政府和企业双方推动下,中石油、中石化今年纷纷在新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进与新疆在上中下游业务领域全面合资合作。

  在今年5月的产业援疆座谈会上 ,中石油相关人士做出积极表态:中石油将在原有红山油田、金戈壁油砂、西气东输三线、准东煤制气管道和乌石化120万吨/年PTA等5个已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拟扩大合作3个领域的项目。考虑从所属矿权中划出2个区块与自治区指定国有企业合作;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项目与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在疆新成立企业和拟合资合作项目全部在当地注册,以增加新疆财政收入。

  中石化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已有了实质性的支持举动,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石化疆内某油气项目本来由一家大型央企负责,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交予兵团,并在合作上给予兵团诸多优惠。

  据新疆日报报道,经测算,到“十二五”末,中石油、中石化在新疆规划的油气当量目标为6000万吨,按目前国际原油90美元/桶计算,预计为新疆带来230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但新疆若发展混合所有制,自主开发油气资源,按建设初期500万吨油气当量计算,可直接为新疆带来53亿元的税收,随着自主开发建设能力的不断增强,若达到1200万吨,可带来460亿元工业增加值,拉动新疆石油石化产业链近千亿元,上缴地方各级政府税费40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税收127亿元。这对新疆自治区政府来说,是一笔实实在在巨额收获。

   新疆广汇能源获国内首张民营原油进口牌照

  2013年3月,广汇能源向国家能源局上报原油进口资质的申请材料,2014年8月27日得到批复。批复安排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2014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20万吨。

  虽然20万吨每年的进口量相对与广汇哈萨克斯斋桑油气区块100-110万吨的年稠油产能来说远远不够,但新疆广汇确实成为了国内首家拿到原油进口牌照的民营企业。

  中国能源网分析师冉泽认为:“广汇获原油进口权是个‘特例’,其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广汇哈萨克斯境斋桑油气田的经营迫切需求,一方面也得益于新疆自治区政府在支持疆内企业工作上付出的巨大努力。而这样的事情,很难再在短时间内被复制。

  广汇能源高管在申请过程中也表示,“自治区人民政府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力推此事。”由此,广汇之所以能拿到这张民营企业中首张原油进口牌照,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努力功不可没,而这也正是新疆推进疆内资源自主化开发的重要一步。(李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