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10月25日凌晨3时57分,随着“放飞”指令的发出,囊体和吊舱的约束装置被瞬间释放,“旅行者”3号逐步上升到21公里的临近空间目标高度,开展临近空间环控生保、天地通信、空间环境数据采集等实验项目。在基地的地面控制平台,科研团队一直在实时监测飞行器传回的数据。
中午时分,广州开发区,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异常安静,科学家们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致癌基因“沉默”和“睡眠”,开辟癌症治疗新路。在东莞,我国迄今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在今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在深圳南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EMC试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磁试验准备,为深圳的航空航天产业助推一臂之力……
从广州天河,经过东莞松山湖,再到深圳南山,这100多公里路,或者喧嚣,或者静谧,却处处彰显着向上的朝气和力量。无数创新故事正在这里上演,无数奇迹正在这里出现,无数梦想将在这里实现。2017年9月22日,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东将集中力量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好深圳、广州龙头带动作用,沿广深轴线形成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人才、技术、资金……广深之间,创新流涌动。
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大学城及国际创新城、南沙自贸片区等创新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巨头。东莞散裂中子源及周边地区,高峰时将有数百名科学家在这里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仅东莞松山湖南部片区,未来就有望集聚约8万名以研发为主的高端人才。而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PCT专利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数量仅落后日本东京,领先美国硅谷。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依托南粤大地强大的地缘和政经优势,正以其让人惊讶的高速发展,将广东的创新声音传递出去,将世界的创新力量吸引进来。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产业带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