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纸片区容积率翻番未来容纳10.2万人口 建280米地标
■广纸片区效果图
有专家表示目前技术规定难做这样高的容积率,市长陈建华表态以后用地要研究取其上限
广纸片区规划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昨日其深化及控规修编提交广州市规委会审议并获得通过。与广钢新城隔江相望,广纸片区占地2.45平方公里,将毛容 积率翻了一番,未来将容纳10.2万人口,临江建起280米地标。对于住宅小区超过7的高容积率,广州市长陈建华表示,过去广州容积率多是取中下限,今后 在认真研究后如可行要尽量取上限,集约节约用地。
■新快报记者 周雯 通讯员 穗规宣
今后广州土地开发要取上限
关键词:容积率
广纸片区位于海珠区西部,东至工业大道、西邻珠江、南到石岗路、北至鹤洞桥,面积约2.45平方公里。与广钢新城隔江相望;距海珠生态城起步区5公里;距珠江新城12公里;距广州老城区7公里。
据悉,现状用地权属复杂,国企旧厂多,整合潜力大。共有20个旧厂,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现行规划的两大主导功能为居住和商业商贸,本次规划延续了 现行控规的主要功能,同时强化了滨水文化休闲功能。规划部门表示,本轮规划中,居住用地占25.9%,商业混合用地占8.2%,绿地占18.1%。规模的 增加主要围绕地铁周边单元进行安排,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将片区的容积率翻倍提高,区域用地面积244.7公顷,总建筑面积636.2万平方米,毛容积率为2.6,平均净容积率 4.8,居住人口10.2万人。这一开发强度大大高于现状的毛容积率1.13,以及现状常住人口4.3万人;也高于现行控规《广州市白鹅潭地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2011年7月通过市府审批)中的建设量:总建筑面积366.9万平方米,毛容积率1.5,规划人口7万人。
据了解,广纸片区部分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将高达7,而过往广州市出让居住用地时容积率一般仅为2-3。对此,有专家表示总建筑量提高很多,居住用地很多容积率都是7和8,目前的技术规定可能做不了这样高的容积率,“给了但是建不了会产生矛盾”。
陈建华表示,广纸片区容积率已经做过两次论证,但容积率会不会在部分区域偏高,规划局要进一步研究。他指出,今后开发建设土地的原则是要集约节约, 过去广州在容积率上一般都是取中下,然而从过去36年发展看,广州今后土地开发容积率多半要取上限。即便取容积率上限,“也不到上海和新加坡的60%- 70%,不到香港的一半”。中心城区应该是聚集发展,更有利于解决交通问题,做到上下班全部都是步行,连公交都不用。
保利花园道路规划不做新调整
关键词:疏交通
广纸片区现状对外交通只有工业大道这华山一条路,厂区工业大道的模式适用原有工业区的发展需求,但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片区发展的瓶颈。规划中提出,重 点加快快捷路二期建设,通过隧道连接芳村的广钢新城,盘活广州西部交通,加强与南站、佛山联系;通过快捷路二期建设,东接新滘西路、西连花地生态城,串联 广纸、广钢、大坦沙、罗冲围等;通过快捷路二期、广佛地铁二期建设,与原有的东新高速、2号线联通,可实现15分钟到广州南站,20分钟抵达佛山。
整个片区将采取先修路后开发,疏解工业大道交通压力,确保片区建设实施的交通可支撑性。近期启动建设的干道路网,包括快捷路二期、环岛路、南边路、 南泰路、石岗路。其中,快捷路二期、南边路从鹤洞桥到广纸片区段应优先建设。近期建设的跨线桥2座,包括南泰路跨线桥、石岗路跨线桥。这些路网建设多要在 2016年前开工,快捷路二期要在2015年开工,投资预算约11.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纸规划在公示期间,共收到约7500条意见,主要涉及保利花园保康路和博林路2条规划路调整问题。规委会上明确,原则上尊重原规划审批,尊重历史情况,本轮规划不对保利花园原道路规划方案做调整。
环岛路要避免太多车失去特色
关键词:环岛路
广州市规委会专家马向明提出,工业大道朝快速化迹象明显,环岛路修了好处是红绿灯很少,但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珠海的情侣大道,“车都跑到那里去,没有 休闲的感觉。滨水的路不要老是六车道,香港滨江大道都是一段段的,不然就很多交通集中在这里。”潘安也认为,不要过分强调环岛路对工业大道的分流,要有自 己的特色,要保持环岛路本身的品质和整体效果。
广州常务副市长陈如桂表示,如果担心环岛路影响亲水平台,可以参照巴塞罗那半下沉方式,珠江两岸一旦做好有特色的亲水平台,升值空间会更好。陈建华 表示,成片规划建设的第一位就是要解决交通问题,不要搞成新的同德围和金沙洲,不要变成交通孤岛。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环岛路既要拉通起作用,又要避免吸 引太多市区交通。
现场讨论
临江280米地标有无必要?
市长陈建华要求处理好建筑与滨江的关系
新快报讯广纸片区规划中提出,构建广钢-广纸城市轴线、珠江后航道新地标。广钢新城有广钢中央公园,对面就有广纸活力岛(地铁南石头路站附近),广钢新城的标志建筑为临江的180米,而广纸片区这边的标志塔楼为280米,同样临江。
对于临江地标建筑的高度问题,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不一定要搞280米的标志性塔楼,一个地区是否好不一定要看标志性塔楼。”市 政府副秘书长潘安则提出,滨江建筑高度控制和建筑风格要充分考虑,有部分在江边的建筑容积率达到10以上,这样建起的楼基本都是200-300米,不符合 滨江天际线保护原则。
另有专家“吐槽”,规划方案提出要在区域内建4个“大型公园”共28公顷,但实际上28公顷也就相当一个晓港公园的规模。“扣除滨江绿地后就没多少了,海珠区本来与居民比较近的公园就少,要考虑在商业和居住区多增加绿地和公园。”
陈建华在小结时表示,增加绿地就要有高楼,减少高楼就会减少绿地。他要求,对滨江天际线要进行比选研究,处理好建筑与滨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