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马五年越变越好 迷你马一路"笑果"嗨翻全城

12.12.2016  14:46
一年一度的广马是一场运动的盛筵,也是一座城市的狂欢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一年一度的广马是一场运动的盛筵,也是一座城市的狂欢 记者 黄巍俊 摄

金羊网记者 苏荇 林本剑

今年是广州马拉松五周年,五年的广马有什么变化和亮点,参赛选手最有发言权,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今年广马更为包容和人性化,赛道内外的氛围营造和互动也更好,科学跑步的理念也更为深入人心。

更亲切

赛场内外互动频

我是海珠人,跑回我们大海珠,发现这里的人真是太热情了!超开心!”跑完全程马拉松,“二妹”虽然难掩倦色,但神情亢奋。二妹告诉记者,今年广马赛道沿途的气氛营造比往年好很多,尤其进入老城区,很多街坊会带着香蕉、橘子、花生、葡萄干等在路边等待,会笑着和她说:“加油啊靓女!”“哇你好厉害!”等等。“其实听到这些我真的很开心。过去我会觉得没必要和大家互动,觉得他们其实并不懂我在干嘛,互动也会浪费我的体力。但今年我改变了想法,很用心地和每一个和我打招呼的人互动,真心真意地感谢他们。我发现原来这样跑起来会更开心。

来自深圳的“中国阿甘”也有类似的体会,他表示,今年的击掌助威点多了,志愿者也多了,柔力球、腰鼓队、太极扇、广场舞,跑马者跑足六小时,这些表演团队就卖力地表演了六个小时。在音乐加油站边还有众多的美女助威团,将现场气氛炒得火热。广马五年,不光参赛的人多了,赛道外也越来越多人关注广马,把广马当作城中大事,视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乐于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更周到

残障选手保障多

张健是梦想无障碍跑团的团长,昨天坐在轮椅上完成了全程马拉松,而且跑得相当开心。“今年特别要点赞的是赛道增加了无障碍洗手间,虽然只有三个点,不是特别多,但说明组委会已经在关心残障人士的出行,这点非常棒!

张健是第三年参加广马,2014年组委会只允许残障人士参加迷你马拉松,2015年在张健的争取下组委会向他们开放了全马,这也是张健第二年征战广马全马。而且今年新增加了针对残障人士的洗手间,全程设置了三个点,在张健看来非常人性化。另外赛道的难度也降低了,坡度小了。“其实我们参加马拉松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残障人士,让大家了解到我们的出行问题,希望出行时少一些楼梯,每个楼梯对我们残障人士来说都是一个万里长城。”同时张健建议未来广马可以学习世界六大马拉松,增设轮椅组。“未来赛道应该更优化,让不同元素融入,让更多人享受户外阳光,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开心,我们跑到终点后自信心都会增加不少,对我们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更科学

合理训练避伤病

叶先生是华侨医院的医生,连续两年加入广马的医师跑者团队,负责3小时20分钟完赛的第一梯队。在他看来,这两年跑者的跑步素质在提高,尤其前面的选手表现非常稳定,“去年我也是跑第一梯队,路上遇到抽筋的选手比较多,今年虽然天气热了不少,但抽筋的跑者反而少了很多。只要平时训练系统,其实比赛并不会很辛苦。说明大家科学训练的意识强了,不会到比赛的时候才硬拼成绩。

叶医生2014年时也曾作为普通跑者参加了广马,那时候跑全马的选手人数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跑马的热潮很火,互相之间的帮带作用确实很明显。

冲“金标”,广马有基础

记者专访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王大卫,他认为——

金羊网记者 苏荇

第五届广马昨天上午圆满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马拉松经过五年的打造,已经具备了与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同等的赛事组织水平,甚至不低于国际知名马拉松的办赛标准,具备了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硬件基础,不过马拉松的文化还需要沉淀。“马拉松赛事只是一场秀,更重要的是平时体育跑步、健康理念的生根发芽!

王大卫认为,广马五年对这座城市全民健身的教育宣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每一次赛事都在影响、教育一拨人,跑步文化也得到了积淀,参与的人群和观众人群都在急剧增长,大家对赛事的热爱、赛事的氛围都比前几年大大提高。

广马目前是国家金牌赛事、国际田联铜标赛事,组委会今年提出向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发起冲击。在王大卫看来,广马具备了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基础,很多硬件和管理标准甚至不低于国际知名马拉松赛事。“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一步步来,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还是要服务于99%的大众跑者,再逐步向金标赛事努力。中国田径协会非常看重广马,广马也具有向更高赛事标准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目前北马和上马都是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王大卫认为,广马现在从赛事组织上与北马、上马差距不大,甚至是互相借鉴、学习的局面,但马拉松文化需要时间的积淀。广马今后应该在跑步文化的推广上更下功夫。赛事赋予了教育传播的责任,但更多依赖于平常的教育积淀。

众声

配得上高分

今年的广州马拉松,如果100分为满分,大家可以给多少分?记者在赛后随机对参加广马的跑手进行调查——

第一个冲线的残障跑手陈满塘:100分 2009年开始练习竞速轮椅,第一次“”广州马拉松的残障运动员陈满塘,在12月11日获得了残障人士组的第一名。“今天的赛道和天气都很好,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展现残障人士的精神。”陈满堂称。(记者何伟杰)

半程马拉松男子第一名边岐:100分 半程马拉松第一个冲线的男跑手边岐来自内蒙古,目前在深圳工作,他表示:“广马的医疗点服务非常棒,而且沿途风景漂亮,特别是通过猎德大桥的风景。”(记者张洋)

半程马拉松女子第一名殷晓雨:96分 半程马拉松第一个冲线的女跑手殷晓雨,同样是退役运动员。“我第一次跑广马啊,广马的赛道是我跑过最舒服的赛道。”对于打分,殷晓雨给出了96分,“出发的时候有一点点混乱,这是扣分项。”(记者张洋)

全程马拉松“拖鞋哥”邱鹏:88分 不少跑友喜欢穿各种专业跑鞋跑马拉松,广州市民邱鹏的跑鞋,却是一双人字拖。邱鹏穿着这双带气垫的人字拖参加过十场马拉松,名声大噪。广州跑友圈中,他被尊称为“拖鞋哥”。

我给本届广马打88分。”拖鞋哥称,本次广马的服务很贴心,比赛气氛很好。但对于评价颇好的广马“临江赛道”,“拖鞋哥”觉得可以改一下:“上海马拉松经过外滩、南京路、淮海路等地,广州有特色的北京路、上下九等地也应该列进赛道中。”“拖鞋哥”同时建议,广马发完赛奖牌的志愿者应该帮忙把奖牌挂在完赛跑手脖子上,如此更有仪式感。(记者李雯洁)

半程马拉松“斯巴达战士”李越:90分 连续两届广马,浑身肌肉的李越,均以斯巴达战士的形象登场,每次出场都引起不少跑友求合影。因为这个造型,李越在广州跑友圈和健身圈均小有名气。

各方面都很到位,志愿者、警察、巡逻车、医疗队伍都配备齐全。”李越称,正是因为主办方一切准备就绪,广马就像一个不错的派对。(金羊网记者 梁怿韬)

音乐节来“加油

金羊网讯 记者苏荇报道:五周年的广州马拉松有一大特色,就是首次引入音乐元素。为此广州体育竞赛中心与广州市广播电台强强联合,在赛道沿线设立“广马音乐加油站”,在赛后举办“广马音乐节”惠民音乐体育活动,通过增加广州马拉松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将广马与国内其他城市单纯的马拉松赛事相区分,擦亮广马品牌,逐步培育成广州的城市狂欢节。

据了解,这五个加油站分别位于迷你马终点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琶洲会展中心半程马拉松终点、广州塔西广场、大元帅府和星海音乐厅。首届广马音乐节则分为下午时段的本地流行音乐和晚上时段的众星激情狂欢两个主题进行表演。

记者亲身感受比赛——

头顶“广州蓝”,举目皆老友

对于广马,一直有着很深的情感,在广州读研期间,我连续两年都以广州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广州马拉松筹备工作中,亲身参与广马的点点滴滴。今年广马五岁了,我也终于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酣畅淋漓地跑一场广马。

马拉松前一天下午,我先去体育中心南广场领取了竞赛物品,今年号码布和其他参赛物品是分开领取的,号码布上非常人性化地印上了选手的名字,算是意外惊喜。

赛前,广州的天气非常好,连续两周都是大晴天,白天气温都是24摄氏度左右,广马当天天气晴朗,出现“广州蓝”,并不令人意外。开跑后,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跑友,似乎都成为了老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我跑跑停停,路上一直有跑友不断地和我打招呼,给我加油。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我顺利跑完了迷你马五公里。

2016年的广马,越来越成熟:赛事组织严谨,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医疗和饮水点;志愿者服务细致,热情很高;跑马方阵里还有很多医师跑者“保驾护航”……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给今年的广马点赞!

金羊网记者龙希

广州警方“保驾护航

及时发布信息,安保措施给力

金羊网讯 记者张璐瑶、通讯员孔令科报道:广州市公安局11日下午通报:“2016年广州马拉松赛今天在广州圆满举办。广州警方成立安保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安保措施,确保广州马拉松赛安全有序进行。

据了解,比赛期间,广州警方协调各种安保力量共1.1万余人,全力保障赛事的安全进行,参战的民警履职尽责,文明执勤,会同组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科学、有序地疏导各赛段沿线群众和车辆,维持好现场秩序。

为确保广大市民广泛实时知晓有关交通管制措施和路况,广州警方在赛前提前通过各大媒体,向广大市民群众公布交通管制措施,并在赛时通过电台、“广州公安”微博、“广州交警”微博等滚动实时发布信息,以便市民及时掌握出行信息。

11日13时50分,广州马拉松赛安全顺利结束,约三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期间赛事沿线及周边治安、交通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