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亚瑞家庭

14.09.2015  11:46

  

  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吴家,有一位纯朴善良的90岁高龄老太太,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吴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媳妇将“厚伦理、勤本业”的家训传承,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吴氏三代12个媳妇,缔造出当地赫赫有名的最温馨、最和睦的大家庭。
  老太太叫庄亚瑞,育有两个女儿四个儿子,衍生子女达数十人之多。在当地,庄亚瑞被尊称为“最美老太太”。   
   越清贫,越团结
  吴家四兄弟分家的时候,老幺吴观祥并不在老家。那是1979年,他在广州某部队当兵。这年春节,父母和他们几兄弟商量:“老大水铭、老二水祥都结婚了,按照农村风俗,老大老二的小家可以分出去单独过了。”彼时,老五吴新祥20岁、老六吴观祥17岁,尚未成家的他们对父母的想法表示理解。
  兄弟分家期间,吴观祥在部队训练繁忙没有回家。几个月后他回乡省亲,家里的坛坛罐罐还在,耕牛和猪还在,一些陈旧的风车依旧摆放在屋檐下,连鸡笼里的鸡都没少一只。吴观祥诧异无比,问母亲庄亚瑞:“妈,咱家不是分家了吗,这咋和没分时没啥区别呢?”母亲说:“这得感谢你两位好嫂子,这都是她俩的主意。
  吴观祥很快从父母那里了解到分家的过程:当晚,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母亲率先发话:“这个家怎么分?老大老二你们两个小家先提个意见。其实咱们这个大家不富裕,分多分少没什么可争的,打断骨头连着筋,一家人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母亲的话,在吴家三个儿子、两个媳妇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彼时的中国农村,贫穷是最显著的标签,有些亲兄弟在分家的时候连一个碗、一只鸡都要争,甚至大打出手,而需要赡养的老人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丢尽了祖宗八代的脸。
  在大媳妇吴风莲、二媳妇吴伟娜看来,一个家庭稳不稳,主要是看家里的女人,那些分家时亲兄弟反目成仇甚至大动干戈的悲剧,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女人在背后捣鬼。媳妇不计较、妯娌间和睦相处,则天下太平。在这方面,婆婆庄亚瑞已经为她们做出了榜样。公公吴庭芳是孤儿,婆婆17岁嫁给他的时候,两人素未谋面。那时公公只有半间阴暗、破旧的瓦屋,婆婆后来坦言,自己曾想过放弃,但司前村这个安静的小山村民风纯朴,公公为人踏实、可靠,这一切促使婆婆下决心与公公相伴到老。婆婆爱公公,爱他们的6个孩子。在清贫的岁月中,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婆婆总是把仅有的米粥留给公公和年幼的孩子。
  既然爱老公、爱这一家子人,那就不要计较这么多。大媳妇吴风莲率先发话:“爸、妈,让我们小家有个落脚的地方,留足今年的口粮就行,其他的,我们都不要。”二媳妇吴伟娜很快接话:“我们同意嫂子的意见。分家只是名义上分,其实我们还是一家人。爸妈年纪大了,老三老四还没有成家,今后我们依然要帮扶他们。
  一家人很快达成一致:家里共有瓦房6间,每间三四十平方米,老大老二两个小家各分得一间,其余的留给老三老四。因为老三老四尚未成家,父母暂时和他们一起生活。除去房子和当年的口粮,老大老二几乎算得上是“净身出户”。庄亚瑞心里过意不去,拉着两个媳妇的手:“孩子,委屈你们了。”两个媳妇笑了:“妈,您不是常告诉我们,吴家的祖训是‘厚伦理、勤本业’,咱们只不过是照着做而已。一家人有什么可争的,自力更生才是出路。
  越清贫,越团结。两个媳妇说到做到,农忙时节,她们总是先帮着忙完老三老四家的责任田再去忙自己家的;平时家里做了好吃的,她们总要端一碗给公婆和小叔子。
  次年,老三吴新祥娶了本村女孩吴瑞青为妻。1984年,吴观祥退伍回来,他与三哥吴新祥要分家了。大嫂二嫂做出了榜样,三嫂吴瑞青跟上,分家的时候除了栖身之所外,其他几乎什么也没要。
  作为退伍军人,吴观祥有机会考“农转非”,忙得顾不上家。三个嫂子说:“你只管去忙自己的事,爸妈和责任田有我们呢。”有嫂子呵护的小叔子运气就是好啊,吴观祥顺利通过“农转非”,被河源市某银行录用,成为国家干部。
  吴观祥的妻子叫吴燕霞,也是本村女子。四兄弟姓吴,四妯娌也姓吴,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越传承,越幸福
  庄亚瑞和吴庭芳都不识字,在琐碎的生活中他们没少吃没文化的苦。特别是庄亚瑞,年轻时担任过生产队长,别人看书、读报、写字,她只有瞪着眼羡慕的份儿。
  吴家除了四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在要不要让女儿上学的问题上,夫妇俩曾闹过矛盾。家境贫寒,吴庭芳不同意让女儿上学,在他看来,女孩子只要会数钱就行。庄亚瑞坚决反对:“我不能让自己的遭遇在女儿身上重现,哪怕就是要饭,也要让她们上学。”在她的坚持下,大女儿吴水农念完了小学,小女儿吴水禅念完了初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年代已属不易。
  儿子媳妇的孩子一个个呱呱坠地,庄亚瑞将“读书问题”操心到第三代身上。她常常告诫四个儿媳妇:“男主外,女主内,你们当妈的一定要督促孩子好好读书,否则就是失职。”观念虽然有些老旧,话语却朴实无比。
  媳妇们将婆婆的话牢记于心,每天晚饭后,每个小家的堂屋里总会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在庄亚瑞看来,孙辈们那稚嫩的读书声是这个世上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庄亚瑞爱听这些声音,晚饭后只要没事,她总会踮着小脚,一家一家“巡视”一番。那天晚上,她“巡视”到老大吴水铭家,咦,屋里咋这么安静呢?庄亚瑞推门而入,责问孙子吴国敏:“咋没听见你读书?是不是在偷懒?”吴国敏委屈极了:“奶奶,我在写作业。写作业也是学习啊。”庄亚瑞恍然大悟:在学习就好。
  在奶奶的督促、母亲的管教下,吴家的孙辈们一个个学习刻苦,20多个孩子共出了10多名大学生。
  庄亚瑞一生节俭,贫寒岁月是不得已而为之,到了吴家的第二代第三代,每个小家的家境已经与往常不可同日而语。但婆婆(奶奶)做出了榜样,勤俭持家的信念在吴家第二代第三代媳妇身上并没有遗失。中午没吃完的菜,晚上热热继续吃,有时孩子们不理解:“妈,都什么年代了还吃剩菜?”母亲总是这样教育孩子:“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忘本。勤俭节约是你奶奶传下来的,这是咱家的传家宝。
  勤俭节约不浪费的观念甚至在吴家第四代心田里扎下了根。那天,吴国敏5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冲冲地跑到庄亚瑞旁边:“老师要我们搞‘光盘行动’,您以前就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这不就是‘光盘’吗?太婆,您太牛了!”曾孙的夸奖让庄亚瑞苍老的脸绽放成一朵花。
  吴氏家训强调“救急难、和乡里、周贫乏”。庄亚瑞年轻时乐善好施,常常将孩子们从很远的大山上打来的柴草送给邻居们;村里有户人家的孩子衣服破烂得整个肚皮全露在外面,她就将自己孩子的衣服拿去给那孩子穿。
  上辈做出了榜样,后辈们跟上。过年前杀了猪,吴家的媳妇们总会叮嘱孩子:“去,拿几块猪肉给村里的五保户。”村里建校、修路、修桥、修祠堂,不用婆婆(奶奶)发动,吴家的媳妇们总会捐钱捐物。吴家的男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反而打趣自己的老婆:“你这行动特像我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
  言传身教,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来,越传承,越幸福。吴家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这种优良传统让吴氏大家和睦、小家幸福。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这种幸福的传承是如此与众不同、弥足珍贵。   
   越孝顺,越富有
  2000年,80多岁的吴庭芳与世长辞。吴家后代50多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该如何照顾老母亲庄亚瑞。让她老人家晚年过得祥和、幸福,是吴家每个子女简单而朴素的心愿。
  彼时,老大吴水铭、吴风莲夫妇和老四吴观祥、吴燕霞夫妇已经跟随他们的儿子在河源市生活。吴风莲、吴燕霞两妯娌和婆婆商量:“要不您跟随我们去城里生活?
  这个提议好啊。70多岁的老太太一直生活在司前村,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吴水铭和吴观祥两家在河源市住得很近,老太太在两边轮流住。吴水铭的小儿子吴国敏在一家民企担任财务总监,妻子罗丽花在另一家民企工作。这个年轻的“80后”孙媳妇孝顺、善良,晚饭后她常常对婆婆吴风莲说:“妈,我们陪奶奶去散步吧。”吴风莲说:“好,叫上你婶婶一起。
  罗丽花与吴风莲搀扶着老太太,吴燕霞跟在身后,吴家三代媳妇漫步在繁华的河源街头。凉风习习,四人有说有笑,此情此景羡煞旁人,令人动容。
  庄亚瑞在河源一住就是好几年。几年后,她提出:“城里像笼子,家家都关着门,我还是想回乡下去住。”孝顺老人,就要遵从老人的意愿,顺着她。老二吴水祥在村里开小商店,二媳妇吴伟娜担任村妇女主任,她站了出来:“老三吴新祥和三妹吴瑞青长年在外打工,就让老太太跟我们一起生活吧。”她问自己的大儿子吴忠敏、大儿媳谢良就:“你们有没有意见?”还没等吴忠敏说话,谢良就就开口了:“没有奶奶,哪有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好好照顾她老人家是应该的,我们没任何问题。
  就这样,老太太住进二儿子吴水祥家,其他几个儿子每月给几百元的生活费。
  即使这样,只要有机会,吴家的其他儿媳妇、孙媳妇还是会接老太太到自己家小住。老太太莅临的日子,每个小家将光线最好的房间收拾出来给她住,青菜不炒只煮,煮得又熟又烂,这样便于老太太消化;每天都准备一只鸡腿给老太太,在河源客家人的风俗中,用鸡腿招待亲人是最高的礼仪。
  岁月流逝,吴家的第二代——四个儿子四个儿媳妇也开始渐渐老去,逐一退休;吴家的第三代——7个孙子7个孙媳接过父辈的任务,承担起赡养老太太的责任。互联网时代,“70后”“80后”的孙媳妇们颇懂得“优化”尽孝方案,她们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逢年过节给奶奶买礼物都商量着来,有的买衣服有的买水果,有的网购老太太最爱吃的点心,努力做到不重样。
  越孝顺,越富有。吴家的第三代子女和媳妇中,有国家干部、银行高管、国企高管、人民教师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孝顺的人是富有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上苍对这些孝顺孩子最好的答谢与回报。
  2015年除夕之夜,吴家子女聚在一起看央视春晚。电视里响起那首扣人心扉的《当你老了》:“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大家都围到老太太周围。在吴家子女心目中,有了老太太这个吴家第一代好媳妇做榜样,才有吴家第二代、第三代好媳妇,才能让他们这个大家庭兴旺发达、温馨和睦。老太太就是一棵大树,给予他们养分和营养,让他们茁壮成长并生生不息。
  庄亚瑞即将90岁高龄,已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但在这一刻,她眼角带泪,笑容灿烂……

  撰 文:家庭期刊集团记者  林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