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捐床”虚假公益信息全国疯传 中山一公益机构“中招”
“现有幼儿园午休用小床100张,用过几年的滑梯一部,如有偏远条件差的地方需要将无偿赠送。189XXXXXXXX 请帮忙扩散。心晴义工队。希望看到的人传播出去。”
这则“幼儿园捐床”公益信息,让心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心晴义工队队长区松健很头疼,“不知始作俑者是谁,这段时间,我们每天接到上百个电话。”最近他们还对此进行了严正声明。
而去年8月,这则虚假公益信息便已在全国“发酵”过一轮,最高峰时,心晴义工队一天能接上千个电话。义工队一天接到上百个询问电话
区松健称,心晴义工队从未以自己名义发布过这则信息。他给记者展示了几则朋友圈信息,署名“陈老师”的“朋友”转发了一模一样的消息,下面还配了一张颇为漂亮的两层木制小床。
另一个朋友圈信息中,则配上了另一张图片,也是一溜排的高低小床。
记者试着拨打信息中的电话号码189XXXXXXXX,结果显示“电话已关机”,电话属地是云南昆明市。
区松健说,很多消息是一模一样的,但附带的电话各有不同,但即使电话打不通,很多人也会从网络上查询到心晴义工队的电话,然后打过来询问。
这段时间,心晴义工队的办公室和心晴社工中心都在古镇,区松健说,“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工作人员都没停。”致电的人都是来要小床的,“有的自称是偏远地区的老师,有的自称是公益机构。”
区松健摇了摇头,2015年8月这则虚假公益信息已经在全国传遍,那段时间,办公室总计接到过上千个电话,“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又开始传了,有人还配上了图。”去年成都记者曾来中山采访辟谣
去年8月这则信息第一次全国发酵时,区健松说,有一位成都商报的记者专程来中山找他们核实情况,试图揭开这条“谣言”背后的网络真相。
记者找到了这篇报道《一条“幼儿园捐床”谣言背后的网络真相》。成都商报记者先是对网上信息里的电话进行了整理,然后试着拨打,有两个归属地是宁夏银川,两个归属地为中山。
成都商报记者逐一拨打,银川的一个号码显示已停机,另一个号码打通后,对方不耐烦地说“打错了”。
另两个广东中山的号码,其中一个是136的号码,机主自称姓李,称“这批小床已经全部捐出,不要再打了。”但他给出的捐赠方杨校长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成都商报记者又联系上另一个据说是捐赠方的港中幼儿园校长“崔主任”,他称“小床已经全部捐出”,捐给江门某学校。
不过经成都商报记者致我市教体局核实,没有港中幼儿园,而心晴义工队内部也核实,当时的400多名队员中,并无李先生和小崔的具体信息和电话号码备案。意识到可能为虚假信息后用“谎言”掩饰
区松健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心晴义工队是心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下属机构,心晴社工中心已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他表明“我们从未发布过这则捐赠信息”。
在这次传播中,为啥出现队友的电话?区松健说不排除有队友出于热心,比如有个流传甚广的号码属于义工队的小岑,但小岑也是在网上看到信息,立即热心地将号码换成自己的,但没想到此后便源源不断接到全国打来的电话,这才意识到,这则消息可能是假的。小岑避免义工队名义受损,于是,就直接回复,小床已捐出。
成都商报记者分析,正是因为存在和小岑一样的理由,那些留了电话的人只要回复“小床已捐出”,希望大家不再追问了,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捐赠方和受赠方。
区松健说,这则报道出街后,类似的谣言才慢慢停歇,但不知为什么,今年又开始传起来。
追问
一条未核实过的信息为啥传遍全国?病毒式传播出于随手一转的“善意”
记者发现,虚假公益信息已经发生过很多起。
比如四川雅安地震牵动人心。网络上流传着一则信息“帮忙转发一下,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雅安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得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3486,爱心接力,好人有好报。”
这则新闻经记者跟踪调查,查证可能为不实消息。
类似的还有“捐衣服”、“捐赠熊猫血”、“双胞胎走失,紧急寻人”等虚假信息。
为什么大家会转?记者问过不少转发过类似信息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做好事啊,而且只是随手一转,很方便。”
互联网时代,每一次转发,都可能造成次级乃至N次级传播的发生。对转发者而言,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随手一转前,如若未经核实,有无数人跟着转发,最后信息真假难辨,也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这次虚假公益事件中的受害机构心晴义工队队长区松健说,通过这次网络传播事件,深深体会到,公益捐赠信息还是应该通过更为规范的途径来传播,除了要有明确的求助主体和合理需求,也应当注明信息来源 (如首发链接)、核实者(个人或公益组织)、捐赠方式、有效期限等。“这样,转发人也可以找到相关的个人或公益机构核实。”
观点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应提高媒介素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宋晖副教授认为,微信等社交媒体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源头难追,尤其是朋友圈只在熟人之间转发,属于信任传播,很多人便以为信息已经过滤,降低了警惕。自媒体时代,有手机的人都是自媒体,个人更应当提高媒介素养。
尤其是在这一事件中,信息标注上心晴义工队的名字后,传播速度和范围大为增加。心晴义工队作为传播的枢纽,公信力和辐射强度远大于个人,更应当担负起甄别和传播的责任。
在朋友圈转发募集款物信息要慎重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慈善法》答记者问时称,朋友圈是特定对象,我发朋友圈了,你是我的朋友,在这个圈里,你要再转发,在另外一个圈又扩大,其实转发人是做了背书的——担保求助的人真正有困难。如果是欺诈,会给转发人带来一定的麻烦。
对此,在《慈善法》立法过程中是有所考虑的。我们希望,做这种事情的时候要慎重。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募集者是公募还是私募很难分得清楚,转发人要判断好是个人求助和还是个人募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