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应使蓝天成常态 治污不靠“等风来”

11.03.2016  19:13

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新闻 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视频:陈吉宁:治理大气污染 硬举措应对硬挑战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应使蓝天成常态 治污不靠“等风来

中新社记者 沈嘉

这几天,京城大风劲吹,让民众看到“三月蓝”。

不唯3月,今年1月以来的蓝天都不算少。尤其与去年底的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相比,让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生出慨叹,“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陈吉宁在11日的人大记者会上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他在介绍治污情况后表示,“我相信,雾霾的治理,我们也会做得好,我们的发展也会更绿色”。

此番回应,也有人比风“厉害”之意。个中原因,未必是笃定人力胜过自然力,而是人的行动可预期、更靠谱。

在治污问题上,人的关键因素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管理者的观念。

中央高层近日对地方管理者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有评论认为,这要求环境保护的“红线”不仅划在国土之上,更要让每个领导干部都对此“入脑入心”。

二是良法的执行。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有余。用陈吉宁早前的话说,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piece of paper”,不是纸老虎。

事实证明,新环保法正在逐步长出“牙齿”。除法规严格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执行有力,如铁腕执法、加大督政和公开约谈等。未来此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三是大众的参与。

人人都要原生态,个个过得都现代”。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在两会上表示。他呼吁,治霾行动要人人参与。

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效率既与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及布局的调整力度等有关,也与大众参与环保行动的程度有关。

以上各方,各司其责、各尽其力,假以时日,蓝天白云应能成为一种常态。(完)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