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会大批的死掉 买车只能去菜市场了吗
上周五,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各种解读迅速成为微博微信圈里转发和阅读量暴增的宠儿。有人认为,这一公告的推出,将会导致4S店模式的迅速死亡。那么,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早在几年前,我就撰文论述过,4S店的销售模式到底会走向何处。那时,我的观点倾向于汽车大卖场的模式,因为4S店的销售模式成本太高,最终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在市场逐渐平稳、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当现有4S店模式的成本削减到了尽头,那么肯定就会对4S店模式本身开刀,转向类似于超市的大卖场模式了。
但是,大卖场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这和服装行业有些类似。观察不难发现,大型超市现在虽然也在卖服装,但大多数仅限于内衣,已经不知名的品牌。稍有些知名度的服装品牌,都依然是以专卖店的形式在销售。即使是在淘宝里,现在也是以天猫内的旗舰店为主。而且比较价格,知名品牌的应季服装价格,基本不会比实体专卖店便宜。
为什么服装行业没有出现价格主导一切的现象?其实背后的理由很简单,对很多用户而言,服装的价格昂贵,本身就是追求之一。说白了还是面子问题。但这是人性的真实表现,并不仅仅是中国人这样。汽车购买同样如此——你有20万元的预算,20万元以下的车,你怎么看都会找出你不购买的理由。
服装行业的商业逻辑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到汽车销售行业,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民众心理逻辑,却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更多的汽车用户而言,大卖场式的销售,只适合对品牌不关注的细分市场和用户。而中高端品牌的产品,将依然会以4S店这样的专卖店形式销售。有时候,我们过于看重价格对消费者的购车影响。实际上,从我国豪华车价格与国外对比高出很多但依然大卖上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
所以,我认为,《公告》一出,并不会出现某些人士所说的4S店模式就此死亡,尤其是在中高端品牌和产品领域。《公告》的出台,主要还是针对豪华车市场的高价格而来,对国内生产的产品而言,并不会对流通模式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产品的批发掌握在生产企业手里,这个权力是不会被改变的。当然,中国汽车流通学会副秘书长罗磊的“简政放权”说,也是可信的。企业和经销商来说,日后会大大缩短企业授权经销商的周期,不用浪费3—6个月时间进行备案。
然而对进口车而言,因为高利润的存在,《公告》的下发影响就太大了。以后,从各种正规渠道进口到国内的产品,就基本能够正当销售而不用看设立在中国的销售公司或者总经销商的脸色了。但有一点还是存疑的,那就是售后服务如何解决?只有那些能够为非销售公司或总经销商渠道进口来的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销售商,才能逐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否则,消费者就会宁愿多花几十甚至上百万,从现在所谓的正规渠道去购买。
未来,我想汽车经销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将会有更快更广。一方面是来自于这一政策压力,另外一方面则来源于豪华品牌汽车售价的下调。当豪华车品牌利润下降之后,单打独斗很难维持豪华车品牌的高支出了,同样的营销成本就必须要赢得更多的收益。营销花在经销商的品牌上,比花在单个品牌上,要更划得来。
来源 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