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侧记:齐心协力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19.08.2016  13:33

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纷纷发言。(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曹优生  范  斌 特约记者  钟兴明 实 习 生  朱  灿

  昨日上午,梅州迎宾馆附楼三楼会议室内其乐融融,我市50多位民营企业家受邀在此与市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商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大计,吹响加大力度支持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的冲锋号角。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会上通报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民营经济单位18.66万户。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92.49亿元、比增6.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0.49%;民营企业上缴税金76.59亿元,增长30.7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4%,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财税收入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还创造了全市80%的新增就业岗位,就业人数突破117万人……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有益补充”到“半壁江山”再到“主体地位”的跨越。

  在取得数量与规模增长的同时,内涵式的提升更印证了我市民营企业的进步。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下,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民营企业2300家,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6000家;全市民营资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74.9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72%;在全市企业投资中,民营资本投资占90%以上。

  我市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6家,民营科技企业80多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家,累计实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多项,实现产值250多亿元。

  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就是想听取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齐心协力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市委书记谭君铁亲切的开场白让与会企业家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叶华能和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远喜先后发言。叶华能说:“市委市政府以这种方式面对面零距离与我们交流,我们感到很亲切,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争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争取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同时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打破原有的招商模式,通过注册地招商,实现“生产在外、税收归梅”,做大我市经济总量。宁远喜在简单介绍公司发展历程和愿景后说,此次大会是给民营企业家鼓劲加油的大会,面对新时代,民营企业要整合资源、共享发展,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股权时代。他说:“宝丽华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规划好,我们将竭尽全力达到发展目标。”

  会上,各县(市、区)的企业家代表也纷纷发言。广东辉胜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辉权希望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倾斜山区企业,同时希望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降低企业成本。广东云山汽车总经理徐毅坚建议政府在开展暖企行动时建立评价考核机制,确保暖企行动有实效;要理解企业家创业的艰辛,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

  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规格高、影响大。”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涂礼俊表示,接下来该局将以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核心任务,着力强化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政策落地,进一步修改完善《梅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早日印发实施;二是强化平台建设,发挥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促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等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强化双创驱动,实施财政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办好梅州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四是强化体系建设,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为重点,主动谋划和策划一批服务项目;五是强化氛围营造,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创业创新等典型事迹,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工作,金融局将服务好企业挂牌和上市的工作,各县(市、区)同时通过奖补方式推进此项工作,为我市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再升温。”市金融局局长温兆君认为,梅州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上规模的企业相对较少,考虑实际资源禀赋后可以看到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获得了相对优势,但这些企业更加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并通过创新的理念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梅江区区长肖卫华说,梅江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已成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该区将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优化、机制创新等措施,积极培育民营经济实体,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使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

  大埔县县长朱汉东说,陶瓷工业、文化旅游和健康食品是大埔的主导产业,也是民营经济活跃的领域。目前,大埔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设立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企业“上规模、上亿、上市、上网、上技术、上品牌”,鼓励他们通过创立品牌和创新产品、兼并重组和资本市场竞争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