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建立常态性出行保障联合应急机制

26.11.2015  19:15
这两天,一篇《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火爆网络,作者以亲身经历叙述他在飞机上突然腹部剧痛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应急机制就是应急用的,万不得已才启动,联合应急机制更是缺乏沟通,但是只有联合的应急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

  旅游时评

  这两天,一篇《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火爆网络,作者以亲身经历叙述他在飞机上突然腹部剧痛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期间涉及到飞机降落后近50分钟才打开舱门,机场医院急救医生与机组人员的争吵,最后切除0.8米小肠得以保命。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迅速在网上引发轰动,阅读量急速上涨,很多人感同身受,纷纷斥责航空公司不负责任,航空公司出面致歉并探望作者。

  但是此事引发的讨论远远没有停止,很多人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经常在媒体上可见的飞机上高效救人的新闻,成了人们反讽和讨伐航空公司的案例。虽然很多细节还有待确认,但是这一事件责任并不仅仅由航空公司承担,从文章内容看,至少应该涉及到三方面的协作:南航机组、急救医生、机场后勤,而从效果上看,三方协作显然不尽如人意。虽不能确定作者描述过程是否完全正确,但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甚至很多人的共鸣,意味着很多人在实际过程中遇到过类似或看见过类似状况。

  很多部门和企业都有各自的应急机制,机场、医院、航空公司更是有很完善的应对措施,但是为何现实却是这个样子?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这一次事故幸好乘客保命,如果出现严重的后果,谁应该担责?相信又是一场扯皮的争吵,谁都不愿意扛。媒体上见得最多的民生类演练常常是机场、医院、航空公司,但是演练的时候挺好的,一遇到实操就不行,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从这一次的案例看,显然三方的应急机制沟通并不顺畅,各自都有应急机制,但是各自都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因为这些机制并不联合行动,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在常见的新闻里一般都是航空公司报告情况后,应急机制立马启动,机场后勤迅速调度开辟绿色通道,救护车早早到达机场等候,争分夺秒不延误。但是充分的沟通一般都出现在演练中,而实际却没有那么多绿灯,那么多协调。

  各自为政的应急机制反映了其局限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的出行,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果各个环节不能够有效互动,或者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社会经济活动活跃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商务旅行和团队旅行、自助出行,构成了航空出行最重要的群体,如何保障出行安全,是摆在人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前发生的多起事故或者灾难,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出面协调,问题解决得比较快,尤其是涉及到境外出行的日本大地震、印尼海啸、尼泊尔大地震等,在应急预案上都准备得比较充分,各方救援的行进都值得肯定。但是实际上,一旦事故结束,联合应急机制就会断开,个人遇到突发状况相对而言就没那么容易得到重视。而《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作者的遭遇之所以还引起共鸣,就是因为人们都开始关注到个体的安全保障,突然发病、突遇危险等如果没有媒体报道,会得到足够和有效的救援吗?

  应急机制就是应急用的,万不得已才启动,联合应急机制更是缺乏沟通,但是只有联合的应急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建立常态性的联合应急机制势在必行,不要让突发事件变成联合应急机制的练手项目。一位长居国外的朋友对笔者说,日本等国家的联合应急机制演练是常态,成为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遇到紧急状况常常能够迅速应对,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蔡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