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信贷工厂”为中小企制造动力

28.08.2014  13:50
截至目前,中山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共有24万户,它们为中山贡献了超半壁江山的经济总量,使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中小企业众多是中山民营经济的一大特点。截至目前,中山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共有24万户,它们为中山贡献了超半壁江山的经济总量,使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不过,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星星多,月亮少”的遗憾,企业未能做大做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企业资金短缺——财务制度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缺少标准抵押物等问题,造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中山建行多年前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模式和产品创新,打造适应中小企业成长路径的信贷服务体系。自2007年至2014年6月末,中山建行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超过160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1倍,贷款户数增长4倍。

开先河先进模式成效显著

2006年8月,中山建行按照省分行小企业业务试点行要求,在二级行中率先成立了小企业经营中心,2007年全面启动小企业“信贷工厂”经营模式。2009年7月,又将经营中心升格成立了一级部制的中小企业客户部。在7年多的时间里,中山建行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等方面大力创新,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满足了中山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据了解,该行吸取“小微企业流程银行”的先进经验,领先同业建立了有别于大型企业的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信贷工厂”,对小微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在“信贷工厂”内实行派驻审批,推行小企业贷款项目限时申报和审批制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的快批、快放。单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内的,由派驻审批人单签;500万元以上的,则进入双签绿色通道,最快可在2至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放款。

此外,建行的小微企业新产品“善融贷”和“信用贷”,在审批流程上创新采用评分卡打分模式,利用评分卡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综合评定,风险评价和信用评级更加科学,信贷审批时间大大缩减,1至2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项目的审批。

该行中小企业客户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山建行还力推中小微企业业务经营下沉及网络银行贷款模式。一方面,建行加快网点营销渠道建设,将小企业的营销维护权直接下放到各镇区支行网点,并配置网点客户经理,直接负责网点小企业客户的营销和维护工作,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善融商务”平台和企业网银,客户通过互联网即可办理贷款等金融业务,打破银行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

搭平台整合信息畅顺沟通

今年4月,中山市政府出台实施了《中山市小微企业上规上限融资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银政”联手创新推出的扶持中小企业“上规上限”的“助保贷”项目备受关注。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合作银行之一,中山建行安排专项贷款额度,优先为入选“上规上限培育企业名录库”的优质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可获得不低于标准抵押物价值1倍的贷款额度,并享受基准贷款利率不超15%的优惠利率。截至目前,中山建行已审批投放和正在审批的“助保贷”业务金额达到5000万元。

在注重与市、镇两级政府共同携手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的同时,中山建行还积极加强与商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合作。与商会、行业协会联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搭建融资平台,制定服务方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隔阂,扭转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加强双方的沟通。该行中小企业客户部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充分利用“中山市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对接。在这个系统上,银行可以查阅到企业的征信、纳税状况,还可以向广大企业推介信贷产品,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提出自己的融资需求,大大节省了沟通成本。

信贷工厂”的运作模式,简化了以往的授信、放款流程,中山建行也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及资信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通过了解企业交税、用电、用水情况,判断企业综合经营状况;通过人行、银监、工商、海关、环保等机构,了解企业资信状况;通过统计企业账户以及企业主个人账户资金流水,了解企业资金流向、销售进度状况等,多角度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真正改变了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主要依赖分析财务报表,贷前调查手段单一的操作方式,为财务管理欠规范、公私分不清的中小微企业打开了信贷准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