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言:东莞有必要建设城市慢行系统

12.03.2015  10:38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建设慢行系统、扶持民办高职教育发展……3月10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甄瑞潮约请南城街道的黄慧璇、蒋红霞和厚街镇周应球、方健强等4名市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甄瑞潮认为,代表们提的建议有建设性、有参考性和有价值,并鼓励代表们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建议。

建设慢行系统缓解交通拥挤

过去,东莞在道路设计方面关注机动车较多,对人的关注度比较少。以环城路、四环路为例,这些城市快速通道,给交通带来了很大便利,但设计与施工甚少顾及慢行系统的设计,由此对建筑、人流、车流带来很大的分割。

黄慧璇认为,城市慢行系统不完善,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一同“抢道”,将带来很大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东莞的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递增,如果不规划建设慢行系统,无法解决道路拥挤问题。因此,东莞非常有必要建设慢行系统。

虽然目前东莞在市区内兴建了10座人行天桥,但仍有不少市民用“最便捷”的方式横穿马路。黄慧璇说,从此现象反思,人行天桥缺乏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配套,欠缺人性化的考虑。这对于老人、孕妇、小孩等群体带来一定的出行困难。

黄慧璇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在开发强度高、人口比较密集、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区域,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同时,清理被侵占慢行系统的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建立慢行系统的建设项目库,建立实施的评估检讨更新的机制,将慢行系统建设纳入市、镇的财政预算。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足够的空间规划慢行系统,并加强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度。黄慧璇还建议,建立人行天桥可借鉴深圳做法,将二层步行联廊作为景观来建设。

呼吁支持校企合作

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蒋红霞就东莞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出扶持民办高职教育发展。

蒋红霞说,新常态下的新东莞,以创新型经济为核心,而今所缺少的不仅仅是普工,还有操作高新设备的中、高级技师,这对东莞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东莞市高校8所,  其中公办2所(一本一专),民办6所(三本三专),全日制在校生近8万人,人才供需缺口较大,相对于企业而言无法满足用人需求。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远落后于深圳  、佛山、珠海等城市,存在着缺少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吸引力不够,政府对高校职业教育基础投入薄弱,校企合作不紧密,缺乏政策支持,东莞生源本地化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蒋红霞建议,在财政上要加大对高校职业教育的支持和资助,以培养更多企业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其次,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望代表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难点

此外,代表们就加强对大型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加大对欠薪逃匿的打击、简便本市户籍镇(街)内市内转诊手续、加强出租屋和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涉警舆情的应对与沟通、着力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甄瑞潮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并不时向代表们询问具体情况,请代表们就提出的问题想办法、出主意。他希望代表们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

名词解释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