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刘石平:26岁“学霸”三次问鼎国际顶尖刊物

31.10.2014  16:23
  认识刘石平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爱思考、有一股拼劲,这些字眼已成为他的标签,既激励着他自己,也激励着其他人。刘石平清楚地知道,如果要取得科研的进展,必须付出心血和时间。“刚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时,感觉很多东西都要学,学得也相当兴奋,经常一不小心就学到很晚。整个人进入一种专注状态,很投入,好像有魔力一样。”有一次,刘石平学习劲头一足,就忘了时间,等回过神来,将近凌晨一点,公交车已停班,打的士要30多块,为了省钱,就决定先走路再说,没想到一走就走了一个多钟头,直到凌晨两点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宿舍。这种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如果不是乐在其中,常人很难做到。在刘石平的眼中,那些别人看似枯燥无趣的基因结构,仿佛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而成为揭示出这些生物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然而,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科研初期的挫折可想而知。有时,你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发现根本不对套路,还得重头做起。有时,费尽心力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却已被同行捷足先登发表了类似的文章,这时更需要有从容的心态。除了深入思考,重复实验,向各类专家学者学习取经,了解科学前沿,也是科研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不过,刘石平有着一颗平和的 “大心脏”。“还有时间,不必过于着急,慢慢来”,“已经计划好的事情一定要尽力,不能随便放弃。
  取得成绩的时间比刘石平想象的还要快。2010年2月及2011年11月,刘石平先后两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以署名作者及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The sequence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giant panda genome(《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及Ascaris suum draft genome(《猪蛔虫基因组草图》)。2014年,《cell》以封面故事登载了刘石平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文章揭示了北极熊胖而不喘的奥秘,该研究利用群体基因组方法分析了89个北极熊和棕熊的完整基因组,揭示两物种大概在34.3-47.9万年前分化。“研究结果对于广大的‘吃货’是一个福音:未来有一天,哪怕你像北极熊一样顿顿吃肉,长得膘肥体壮,也不用担心心血管疾病的困扰了。”该研究可能对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望从源头上解决心血管疾病。
  做科研要有一股拼搏的狠劲,玩起来也要有玩的疯劲。作为85后,刘石平天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渴望自由,向往远方,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他喜欢利用假期徒步、跋山涉水,喜欢在思路卡壳的时候到网上逛逛,找找灵感,喜欢闲暇时看看球赛,这是生活中的刘石平;然而,通宵达旦连续工作,依然劲头十足,也是这位瘦瘦的高个子刘石平。无论是哪一种状态,刘石平都乐在其中。如他而言,“科研需要愉悦的心情,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才能激发创造力。

  刘石平所在的“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被网友誉为“最牛班集体”。自成立以来,创新班同学在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共有58人次分别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篇。在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和学院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使他们不用为科研以外的事情分心,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科研,师生间协作非常紧密,有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和学院通过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文、视频/张丽 推荐单位/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设者】专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广大师生呈现华南理工大学“建设者”的风采。欢迎广大师生员工为我们提供新闻素材和线索,联系电话:87110197,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