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安然:多元文化教育的使者

16.05.2014  22:38
                安然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听祖母讲文学名著中的故事、听父亲讲唐诗宋词,深受中国文化熏陶。她曾梦想成为作家,但大学却进了外语系,而后在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做老师。那时,安然还不懂得何为多元文化,以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外语教学。1995年,她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雷丁大学,在那,她遇到了她的恩师Viv Edwards教授并开始接受多元文化共存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世界观,从此,与“多元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安然谈到,刻下“多元文化”的烙印,是在读博期间的一次讲座上。著名学者 Colin Baker拿着风格迥异的两张图片,一张是单一花朵的图片,一张是各色各式鲜花的图片,大家不约而同的喜欢各色各式花朵的图片。他把鲜花比喻为不同的文化,形象地告诉大家多种文化和谐地并存才会让人爽心悦目。
            随着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步步深入,梦想之门随即叩开。1999年,安然获英国雷丁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博士学位并开始在雷丁大学国家语言识读中心任讲师、研究员。读书期间,她先后在全英学联担任文艺部长、教育部长,热衷于创办中文学校担任义务的首席汉语教师,组织过两场全英中文教学研讨会,探讨如何让留学生子女学习汉语的问题。这一时期,她对海外中文学校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她之后管理与发展国际教育学院打下了殷实的基础。

 

引进回国,摸索多元文化教育之径

 

 
  2013年开学典礼,安然为留学生颁奖
                2004年,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特聘院长”,安然被引进回国,她隐约感到梦想之径就在脚下。起初,大学城的新校舍还未建成,办公条件异常艰苦,安然借用了一间宿舍作临时办公室,用学校给她个人的科研启动费购置了最便宜的办公设备,便着手开展工作。面对白手起家的新学院,安然每天要处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千头万绪、无从参考,巨大的压力让安然难以承受,她甚至曾拟好辞呈打算一走了之,而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她松竹般坚韧的个性让她坚持下来。
              学院成立初期,最令人头疼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生,安然为此思前想后、废寝忘食,她意识到,“想招生就必须走出去”。她和同事一起,买了廉价的行李箱,装了满满一箱招生宣传册前往国外,没想到托运中行李箱一摔而坏,宣传册撒了一地,不得不抱着箱子走,让人哭笑不得、狼狈不堪。今非昔比,短短数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在校留学生人数以年均增长35%的速度由152人增至2028人,生源遍布世界各洲123个国家。如今每到一个地方,自有留学生校友热情相迎,这点变化让安然很是欣慰。
              由于世界观的改变,跨文化意识的增强,安然快人一步地“嗅出”前行的方向,早在上个世纪末,安然就已开始了海外中文教育的探讨与研究,随着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安然已成为孔子学院研究的最早探索者之一。在她的推动下,2011年12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中国文化在当地交流传播,掀起一股热浪。

 

投身教学,践行多元文化教育之粹


              多元文化教育的精髓在于“尊重”与“包容”,天地足够宽广,才容得下繁花竞开。通过实验,安然注意到,即便书写同一段文字,不同国家的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有的从左往右写,有的从右往左写,有的顺着笔画写,有的不顺笔画写。在安然眼里,留学生不按笔画书写汉字是应该被理解和允许的,她说:“留学生写汉字跟幼儿学写字不一样,幼儿的大脑是一张白纸,你怎么教他怎么写;但留学生受自身民族文化影响已形成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写字也有自己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尊重、认同和包容,不能因为和我们的写字方式不一样,就说是他们错了。
            安然把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应用在管理上,她时常提醒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要尊重和认同各种文化,不可小看弱小民族,不可有唯我民族独大的思想。“心中有多元文化的理念,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工作环境,才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相处,这对从事国际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安然说。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世界地图,时刻提醒着她要用海纳百川的宽博之心去包容与认同多元文化。

  安然给留学生上课
              生于中国、留学海外,安然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深有感触,她形象地比喻:“东方教育习惯是,不管你是否感觉口渴,强按着你喝水;而西方教育更多的是引导,让你感觉口渴然后自己去找水喝。”安然的课堂偏重西式教育,践行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中外学生同济一堂,气氛活跃、自由性大、参与度高。她给出的期末成绩由很多平时参与表现的成绩组合而成,而非一锤定音。安然的课往往让留学生感觉自己作为主流受人尊重,却让相对不善言表的中国学生感到“压力山大”。可喜的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到后期都能主动参与到这种多元文化课堂的环境中来,适应并得益于这一教学方式。
            身为院长,百事繁扰,安然却始终没忘人民教师的本职,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她经常要出差,在飞机上批改作业是家常便饭。学生感激她的悉心指导、百般体恤,在教师节纷纷表达感恩之心,安然在诗歌《有感同学们教师节送来的花》中这样写道:
      “教师的甘苦/从花的绽放中品出/教师的欣慰/在多姿的形态中/看到了页下注/教师的心/透过知识的演绎/变成洒给学生的深情/深信/青出于蓝/一定胜于蓝/天空永远为明天璀璨

              困难却坚定地走着,刚烈却有时隐时现的温情和娇柔。安然的人生就像她的诗,有热烈的绽放,有曲折的跌宕,更有平缓如溪流的回归。她的生活,琐碎、严谨、感性、飘逸,不断更替交融,编织成多彩的梦,如她所热爱的事业,多元文化教育。(文/张薇 视频/祝和平 推荐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建设者】专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广大师生呈现华南理工大学“建设者”的风采。欢迎广大师生员工为我们提供新闻素材和线索,联系电话:87110197,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