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李汴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6.05.2014  22:36
  对于近年来社会上一部分人为牟取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的确屡见不鲜,如将三聚氰胺等非食品添加物添加到牛奶中以次充优,李汴生忧心重重。他认为,在加强食品生产者责任意识和监管的同时,也应看到,这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相关,而且也不只存在于食品行业领域。因此,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食品的生产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遵循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生产高质量的食品;政府监管部门要负起责任,完善监管标准和法律法规,及早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有效实施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而普通民众在生活中要均衡饮食,同时还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要多学习、多思考,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只有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会对我们的日常饮食、对我国的食品工业更有信心。
  作为广东省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李汴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有些意见遭受到别人的非议,他仍以自己的专业操守和良知坚守着食品安全的责任,履行着政协委员的职责。在2013年广东两会上,李汴生提出,“鉴于近几年某些报道屡现不科学、不客观、不全面的现象,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设立食品专家监审,今后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应通过监审的审核。”此言一出,李汴生立刻招致各路媒体“围观”,不少媒体将此解读为建立“审稿制”,是要限制新闻自由。此后,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专访,李汴生向公众解释,此监审实际上类似于科学顾问,是为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得以消除了媒体的误解,但他提出的部分报道不专业的问题也的确给媒体敲响了警钟。同时,他更希望媒体多宣传一些食品安全的正能量,指明未来的方向,给民众以信心。对于由此次提案引发的风波,李汴生坦言,这次事件并没有对自己造成多大影响,因为自己是本着一个学者的心态,出于社会公益提出的,其中没有任何个人私利,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以后自己还会竭力推广普及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对社会、对民众有利的,自己还会提、还会说。他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就是要把社会问题当作自己的事,这是政协委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李汴生与学生在一起
  由于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因此,教学中的李汴生非常注重把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汴生负责的《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最近该课程还入选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他说,因为教材都是自己参与编写的,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讲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李汴生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授课方法和策略,常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并结合案例不断改进教学,这使得他的课程在学生当中广受欢迎。李汴生希望自己能够在食品领域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服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造福国家,造福人民。
  李汴生一直强调,食品行业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行业,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自己作为一名食品领域的学者,既深感荣幸,更觉责任和使命重大。目前,李汴生正在致力于将中国传统食品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以使其更好地实现工业化生产,进而实现产业的升级,让民众可以更方便地吃到更好的、更安全的食品,也让中国的食品能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我国的食品工业贡献力量。(文/刘涛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