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杜红丽: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16.05.2014 22:37
本文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来源: news.scut.edu.cn
杜红丽说:“我很感谢这段经历,她让我跟创新班的同学共同成长,因为创新班我与这些优秀的学生结缘,与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结缘。”
杜红丽是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的班主任。这一届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创造了很多辉煌,2010年创新班五本科生问鼎NATURE、SCIENCE等世界顶级期刊引起轰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由此“创新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从来没想过要当老师的杜红丽,博士毕业之后却走上了三尺讲台,而现在的她非常享受自己这份教师职业带来的成就与温暖。她说:“很庆幸我从事了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曾经,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愿意填报任何师范类院校,而如今我还是从事了教师职业,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真的很是幼稚。现在的工作即可以教书育人,又可以开展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我感觉很幸运,也很幸福。”
杜红丽与学生在一起 |
似乎这一切都在为未来做着默契的准备,一个契机悄然降临在杜红丽身上。2009年3月,华工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正式组建创新班的合作协议。但这个新组建的班级还没有一个班主任,学院领导谨慎物色人选。杜红丽有着基因组学的专业背景,此前与华大有过接触,熟悉华大的运作情况,有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使杜红丽成为基因创新班班主任的合适人选。
创新班,这个班并不大,只有十个人,但这个班很特殊,连接着华工与华大。创新班组建初期,杜红丽简直成为一个“双城人”,经常要广州深圳两地跑,2009和2010两年平均不到一个月就要去往返一次。两个教育单位的对接,主要涉及课程互换和学分互认问题。大家都担心,在华大学习,能不能保证学生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进行科学细致的一对一课程对接替换是非常关键的工作,杜红丽为此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一一确定每一课程对接替换的合理准确。
杜红丽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到过节的时候她都会受到来自学生的贺卡,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迹,洋溢着满满的祝福、暖暖的温馨,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
杜红丽经常会关注学生的QQ空间等,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有一次,在一个学生的QQ空间里她发现学生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肌肉和心脏等不会得肿瘤,而乳腺等软体比较容易得肿瘤?这让杜红丽觉得很有意思,头脑中灵光一闪:这会不会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呢?于是她让学生去深入挖掘肌肉心脏这类器官是不是有什么共有的而且与其他组织器官不同的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或启动子。
杜红丽与毕业生合影留念 |
像这样的小插曲经常会出现在她与创新班学生的交流接触中。创新班学生平台不同,接触的人也不一样,他们经常接触的是世界级的科学家,做的都是顶尖级科学研究,这样的境界和视野比较容易碰撞出科研的火花,这也是他们很有创意的原因。杜红丽说:“创新班的学生很有创意,与他们的交流,能得到很多研究的闪光点,也能激发我的研究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并不顺利却又渐入佳境的过程。2009年4月份甲型H1N1在西班牙爆发疫情,出于专业上的敏感性,杜红丽认为有必要对这次H1N1病毒进行遗传起源的分析。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当时正在授课的2006级生物技术班学生,学生们很感兴趣,有很高的热忱。于是,2009年的4月他们开始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2009年甲型H1N1的起源,5月25日完成论文初稿。新鲜出炉的H1N1研究结果,让杜红丽和她的学生们很兴奋,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论文投稿给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但遗憾的是,Science在5月22日已经在线发表了对同一问题的研究文章,那篇文章除了起源分析之外还做了血清学的实验,比我们更有优势。”杜红丽也由此清醒地认识到:科学不能没有热情,但光有热情也是不行的。
文章虽然没有发表成功,但是这件事带给杜红丽和她的学生的启示是很大的,他们有了挑战顶尖科技的信心和勇气,她和学生们意识到顶级前沿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的起点就在自己脚下,只要努力就能走出一条通往科学顶峰的道路。一条积极科研的意识和思路打开了……
在H1N1研究的启发下,杜红丽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成效逐渐显现。杜红丽指导2006级生物技术班胡皓夫同学完成《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GC content of the genome-wide gen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imal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SCI论文,她也因此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此后,她又指导了2008级生物工程郑维豪等学生进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结题成绩获得优秀。2012年又指导2008级生物技术何明泽同学发表SCI论文《An effort to use human-based exome capture methods to analyze chimpanzee and macaque exomes》,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度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讲专业,头头是道,谈成绩,却轻描淡写,三句话不离专业的杜红丽并不善于褒奖自己的付出与成绩。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她沉甸甸的付出,而付出也给了杜红丽满满的回报。
从做创新班的班主任到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杜红丽对基因组信息学领域兴趣渐浓,从中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基因组学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一个日新月异又极具挑战的研究领域。她认为:“离开基因组技术方法,未来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很难有什么大的‘新’发现,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势会带来未来个性化医疗的革命性变化。随着基因组技术的发展,未来组学生物信息领域前景看好,是个比较阳光的学科。”
未来科学研究的一米阳光已经照进了杜红丽和她的学生心里,他们为此共同努力。共同努力的动力基于他们对生物信息的共同兴趣,她说:“大学本科生在这个领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建立在对这个研究方向的兴趣之上的。我很幸运在过去几年遇到了几位对基因组和生物信息感兴趣的学生,也希望今后还有这样的运气,能与对基因组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攀登科学高峰。”(文/王云昀 视频/张丽 推荐单位/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设者】专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广大师生呈现华南理工大学“建设者”的风采。欢迎广大师生员工为我们提供新闻素材和线索,联系电话:87110197,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16.05.2014 22:37
我校一流学科2023年暑期泰国访学夏令营项目圆满结束
为推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华南农业大学
我校“援藏粤茶”项目获全国“三创赛”一等奖
7月31日-8月2日,华南农业大学
美国科学院院士Blake Meyers教授来我校交流
Blake Meyers教授做学术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
民建中央农委来校调研交流
7月24日,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