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德国娃“碰撞”广州仔一齐返学 同饮早茶
一名德国男孩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中德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大洋网讯 法兰克福和广州是“姐妹”城市,两市已结好29周年,两地的青年学生互访,也成为两个友好城市之间的重点交流项目之一。
近日,一群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学生走进广州执信中学,这也是德国师生第17次来到广州,在接下来的近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将与广州的中学生一起上课、前往开平碉楼考察,寄宿在广州家庭,与广州“拍档”(粤语:搭档,每名德国学生都会有中国“搭档”,寄宿在搭档家,与搭档一起学习生活)饮早茶、逛骑楼、游荔枝湾……
交换生怎么上课?
德国娃“大胆猜”
广州仔“淡定答”
在执信中学的阶梯教室,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正在进行。课堂由一名外教担纲主讲,以全英文进行。不过,听课的学生们,除了穿着统一绿色制服的执信高中学生外,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眼中充满好奇的“洋学生”,他们是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学“交换生”。
“我们来说德国唐人街的兴起和衰落,有谁知道德国汉堡的‘小中国’?”当老师抛出这个问题,几个中国男孩还在讨论“兴起”和“衰落”这两个单词时,一名德国男孩就把手高高举起,他侃侃而谈,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19到20世纪“殖民主义”与“唐人街”的关系。而当老师展示出著名的开平碉楼时,几个中国女孩也不忘向德国朋友们介绍起碉楼的来历。课堂的氛围始终热烈。德国孩子们似乎更爱举手,即便面对他们并不熟悉的中国历史,也敢大胆地去“猜”,中国孩子也不甘示弱,知识储备十分充足,对有把握的问题淡定回答:“碉楼在四邑,四邑就是指广东省四个县,新会、开平、台山、恩平。 ”
这样的中外学生“混搭”的文化课,在执信中学并不鲜见。法兰克福和广州是“姐妹”城市,从2000年起,这样的交换项目就已经开始,之前由广州执信中学二沙校区负责,2012年后由校本部直接负责。每年,两地都会组织学生们互访。今年,41名来自德国法兰克福10家不同中学的学生来到中国广州,和以往相比,除了由中国学生带领德国学生体验“广式生活”外,今年他们还将进行切实的学术调研——前往开平碉楼调研。再过几个月,这群执信学生也将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德国。
怎样才能成为交换生?
交换生未必是学霸 更看重多元素质
交换生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钱丽老师告诉记者,交换活动采取“对接”形式,让学生和学生成为搭档,直接对接,走进彼此的生活,包括家庭和学校。她坦言,交换生会在所有高一学生中选拔。要成为一名交换生,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品学兼优当然会优先考虑,但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对外交往的能力,愿意与人交流,愿意分享。”
她坦言,除了成绩,学校同样看中学生的多元素质。去年曾参加执信中学和法兰克福姐妹学校交换项目的高二学生叶子荧说:“正是我的特长,给了自己到海外交换的机会。”叶子荧擅长游泳,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游泳比赛第八名。
交换生能学到什么?
广州交换生:
德式“父母” 让人印象深刻
去年暑假,叶子荧前往德国法兰克福进行“交换”。
她坦言,德国搭档把她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除了上课,连晚上也会有各种活动。对她而言,交流活动的收获并不仅仅是体验异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德国孩子的守时、礼貌都让她看在眼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人的家庭氛围,可以说是他们一家人参与了交换项目。”叶子荧说,当她在广州接待德国小伙伴、设计活动时,父母大多不会过问,而是让两人自己去上学玩耍。但在德国,搭档父母几乎安排并参加了两人所有的活动。“即使搭档不在家,她的父母也会很热情地招待我们,还会带我们去看电影。”
法兰克福交换生:
爱校服、爱广州塔
三年报名广州交换生
今年已经是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15岁女孩莎拉·约斯特(Sarah Jost)连续第三年到广州参与“交换生”项目了。比起其他小伙伴,她对广州更熟悉,对于各种广州元素也能信手拈来。“我太喜欢广州了,我还记得第一次上广州塔,俯瞰雄伟的建筑群,真是太震撼了!”说起对广州的印象,这个德国女孩的语调不自觉地往上提。在她看来,广州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是一座很现代的城市。“虽然每一次来都会到广州塔,但我每一次上广州塔,都有新鲜的感觉。”
“我还很喜欢中国学生的校服。”约斯特闪烁着羡慕的眼神,她认为校服让大家不会产生攀比心,还让人感觉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
对话
德国法兰克福安娜·施密特中学校长佩特拉·寇妮格:
中国学生进取心强 要鼓励孩子不怕犯错
广州日报:这次您和40多名中学生到广州交流,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寇妮格:希望能进行文化交流,尤其对于德国的学生而言,能够了解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中国文化,与这里的同龄人交朋友,让他们认识到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了解中国学生。
广州日报:您认为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的不同点在哪里?
寇妮格: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好说,两国学生都渴望进行文化交流,了解异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体验不同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思维都很开阔,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但我们也知道,两国的教学体系不一样。在德国,我们希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是教学者,更像是引导者,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在中国,学生们相对来说还是以学习新知识、消化旧知识、通过考试为主。
广州日报:中国越发重视素质教育,希望将孩子们培养成更全面的人才,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寇妮格:要让学生更有创造性,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学生不怕犯错误。只有你犯了错误,才知道从中能够吸取什么教训,从而下次做得更好,从错误中学习很有必要。有时候,我们犯了错误,可能会责怪自己,但我们要知道,想推动事情发展,不可能不犯错误,在这点上,两国的学生可能有所不同。
广州日报:您认为中国学生的哪些特质是值得德国学生学习的?
寇妮格:中国学生非常积极,进取心很强,他们更愿意去面对有挑战性的困难,这是我希望德国学生学习的。
文/广报记者申卉 通讯员穗外事、廖晓瑜 图/广报记者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