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开展精准扶贫 为他们量身打造脱贫计划
今年是“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开展的第七个年头,主题为“关爱贫困人口,助力攻坚脱贫”。关爱贫困人口,根据不同人群的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市以产业扶贫、社会保障脱贫、积极实施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奋斗目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昨日,记者随驻村工作组,了解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因“户”制宜制定脱贫计划
记者走访阳东区大沟镇寿长村时了解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水产、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等。该村留守老人或者孤寡老人比较多,单亲家庭缺乏劳动力,其中重病、残疾相对较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部分贫困户由于缺劳力,因病、因学、因残和缺乏资金,发展生产动力不足,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意见,驻村工作队于去年4月底进村开展调查甄别工作。目前,共核实全村共有108户193人纳入扶贫对象,其中一般贫困户7户23人,低保贫困户71户137人,五保户30户33人。根据不同的贫困户,驻村工作组因“户”制宜,制定了不同的脱贫计划。
昨日上午,寿长村的多名贫困户聚集在村委会公共服务站,修改“2016年度寿长村新时期精准扶贫项目申请表”,60多岁的贫困户谢汝珍是其中一员。她儿子离世、儿媳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谢汝珍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难。以前她主要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针对谢汝珍年龄大、劳动能力弱的特点,今年6月,驻村工作组买了4头母牛交付到她手上。谢汝珍早上把牛牵到空旷的草地放养,傍晚再把牛牵回来,养牛的工作对于她而言并不费力。“预计母牛一年一胎,一只幼仔可以卖2000元左右。等母牛下崽了就有比较可观的收入,不像打零工那样不稳定。”谢汝珍笑着说。
贫困户如愿用上了自来水
在寿长村,还有18户贫困户家里没有安装自来水,并且距离水井较远。他们每天都要到村头的水井取水,冬天打水多走几个来回也许刚好满足一天的用水量,夏天用水量大,如果没有自来水,十分不方便。
规划、施工、买材料、安装……一系列的工序一共花了约半个月的时间,驻村工作组利用“630”扶贫济困资金3万元,为18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18户贫困户如愿以偿在家里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享受了极大的便利。
“哗啦哗啦……”打开水龙头,干净清凉的自来水汩汩流出,66岁的五保户雷月开十分享受来之不易的自来水。虽然雷月开家里距离水井只有几十米,但他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每次前去取水都非常艰难,看似几分钟的路程每次都要花费20多分钟甚至更久。“取水的时候要是遇到好心人还好,不然我一个人把水提回来,一路上都洒出来不少,既心痛又可惜。”雷月开喜滋滋地说,去年危房改造,他住上了新房子;今年安装自来水,厨房、卫生间都安好了水龙头,生活改善了许多。
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脱贫
寿长河码头上,工人正在给新造的玻璃钢小渔船涂漆。据市直单位驻村工作组组长陈汉霄介绍,寿长村近海,可开展近海装笼船捕捞,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生产工作,帮助他们脱贫。有的渔民使用的渔船过于陈旧,有的村民没有条件购买渔船,所以,驻村工作组决定购买材料,请工人造10艘渔船,预计开渔节即可将新渔船交付到有能力的村民手中。
买材料、造船、安装发动机……一系列工序下来,一艘9.2米长、2米宽的渔船造价大约六七万元。“造价不便宜,但是一艘船可以使用至少10年,物超所值。”陈汉霄说,据估算,通常寿长村的渔民一年出海的时间有150天,如果按照一天的产值约400元计算,一年的产值将有6万元。除去成本,渔民的利润约3万元一年。
贫困户雷继东将是新渔船的受益者。他平时主要的收入是打零工,跟着渔船出海打渔,每个月工作的时间都不固定,收入也不能保障。“一般是晚上出海,有的时候白天还帮别人检查渔船、收网、补网这些零零散散的工作,但是不是经常有活干的”距离开渔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年轻的雷继东满怀期待,期待开着新渔船满载而归。
此外,寿长村还从社会保障、落实危房改造、积极实施教育、医疗救助等方式,利用“630”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
编辑: 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