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开放式扶贫进行时——专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03.07.2015  11:25

论坛现场

  三十多年来,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改善了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然而,中国减贫仍处在艰难时期,全国仍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832个重点县和12.8万个贫困村,按照国家现行扶贫标准,还有七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问题程度深。

  进一步攻坚克难,打赢反贫困这场战争,成为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使命。6月27日晚,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主题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深入阐述了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做法,并对以“移民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为代表的十大精准扶贫计划进行了深入介绍。会后,刘永富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思想引领,“开放式扶贫”凝聚共识

   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于环境、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等诸多层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开放战略支持扶贫开发与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反贫困工作的思维开放、行动模式开放和参与机制开放,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在创新扶贫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刘永富主任表示:“在贫困地区发展道路上,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开放式扶贫是减贫的重要理念,是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 

 

专访现场

  目前,反贫困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正在从过往的政府完全主导扶贫开发的工作模式,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的反贫困模式转变。“重新审视反贫困行动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要考虑建设社会组织、企业便捷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要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及区域反贫困行动中重视治理机制的建设,充分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并保障参与方的参与权益。

  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反贫困工作,这种扶贫理念转变为扶贫工作凝聚了更多的人气,一种全社会参与反贫困工作的共识正在悄然形成。

   精准帮扶,“万达模式”将推广复制

  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任务异常繁重。生态功能区的特殊地貌、资源、风土人情及社会发展水平,要求相应的扶贫工作必须更加专业化,更富针对性。

  贵州作为全国11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之一,经国务院扶贫办促成,今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和万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万达集团将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方面,在贵州省丹寨县开展整县帮扶脱贫项目。万达集团,也是国务院扶贫办“民营企业对口帮扶整县脱贫行动”的第一个践行者。

  以投资造血拉动地方发展,动员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地方发展,“万达模式”也堪称国务院扶贫办精准扶贫工作的样本之一。万达模式有没有可能推广复制,下一步将采取何动作?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独家专访时,刘永富主任表示:“肯定要推广复制。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包县,包乡,也可以包村。我们希望大家向万达集团学习,一起推动地方扶贫开发。我们下一步也将和全国工商联一起推进这件事。

   吸引参与,“扶贫互联网+”将起航

  要集聚人气,当然离不开互联网。近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助推了互联网公益的兴起,尤其在扶贫帮困方面,涌现出大量“微扶贫”典型案例。如中国产业集聚专家杨建国2014年8月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我为果农代言#话题,不到四个月话题浏览量过亿,截至目前已达两亿。@王利芬、@陈里等百万级微博账号的参与,为天南海北的果农、菜农纾解了燃眉之急。 

  正是看到了互联网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困工作中便捷、有效、快速的特点,刘永富主任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将推出网络扶贫三大举措:“第一,电商。把农村绿色的、有机的、好吃的东西卖到城市中去,卖个好价钱,增加收入。第二,借助互联网把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放到网上,把城市中愿意做善事的人的资源放到网上,用互联网进行对接。第三,希望互联网多宣传扶贫取得的成就,多报道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多宣传扶贫帮困的各类先进典型。

   当下,拥有6.48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已成为传导网民热量进行扶贫帮困的“超导体”。国务院扶贫办的三项举措,给扶贫互联网+注入了鲜活而又实际的内涵。相信,随着贫富信息和资源壁垒进一步打通,扶贫互联网+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