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任职或成东莞镇街官员升迁“法宝”

03.04.2015  12:32

本周,东莞各大媒体均报道了黄志豪当选佛山市副市长的消息。按理说,佛山的人事新闻,和东莞关系不大。可是,本次东莞媒体报道之后,引来广泛关注,就连东莞一些刚开张的微信公众号,也因发布该信息获得数千次阅读量。其中原因很简单:黄志豪不仅是东莞人,而且曾在东莞茶山任镇长。

从简历上看,黄志豪有金融系统的行长经历,在茶山任了1年的镇长后,便离开东莞为官,从落后地区的县委书记到发达城市副市长,一路顺顺当当、稳步升迁。其实,东莞各镇的行政级别虽是科级建制,但各镇党政主要官员,却早已按照县处级进行配置。以黄志豪为例,他在2008年即将赴郁南担任县委书记前夕,组织部门明确认定,茶山镇长任上的黄志豪为正处级。随后,他以正处身份担任贫困县县委书记,顺利完成从镇级行政主管到县域一把手的过渡。

此类经历,在东莞不仅只有黄志豪。沙田镇原镇长蔡家华,2010年赴西藏担任林芝县委书记,3年后升任林芝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桥头镇原镇长李庆新,于2008年赴汕尾,以正处级的身份,担任陆河县委书记,仅仅2年多,他就地升任汕尾市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完成从正处到副厅的升迁。寮步镇委原书记殷焕明,在援疆时也获得了副厅级干部身份。厚街镇原镇长陈仲球,赴韶关担任副厅级的莞韶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还有官员曾数次异地任职升迁,比如黄少峰。他在东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助理调研员岗位上,赴梅州任职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2008年回莞担任茶山镇镇长。5年之后,他再以东莞市政府党组成员的身份援疆,担任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常委、三师副师长,正式进入副厅级干部序列。

干部异地升迁,这一模式除了呼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东莞更是镇街处级官员升迁的主要通道之一。虽然从正处到副厅“近在咫尺”,但是对于东莞镇街大佬而言,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官员进入市级四套领导班子序列才得以实现。而在实际操作中,镇街党政主官按正处配置已属高配,如要在此基础上再硬生生地跳一级,肯定比县区党委书记升任地级市四套班子成员在势头上弱太多,在升迁指数上完全不属于一个“等量级”。当然,这种可能也会出现在工作特别出色或从政经历非常丰富者身上。

东莞镇街书记、镇长们,想要完成从正处到副厅的升迁,往往要选择走异地任职之路,而所要任职的地区,工作地环境、待遇等方面自然要差许多,然而换来的却是仕途经历中的更高台阶,黄志豪从云浮到佛山就是个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