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考生高考记:这座城市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08.06.2016  08:26

  7日7时20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考点门口,考生正在进行最后复习。 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王辉 李细华 梁文祥 摄

  7日上午8时,来自河南的小汪跟班上的广东籍同学一道,步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开始他的人生“大考”。对于小汪与同校的14名异地考生而言,能留在广州与同窗们并肩高考,是他们从小一直梦寐以求的。

  作为广东异地高考全面放开的首年,全省9570名异地考生昨日纷纷步入考场,首尝在粤高考“头啖汤”。昨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陪考大军”,直击异地考生高考第一天,聆听他们备考三年的苦辣酸甜。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实习生 黄静仪 李润芳

  送考 七旬老教师起早“陪考

  7日上午8时许,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考点门口,一队穿着“清一色”粉红色衣服、佩戴着“高考必胜”徽章的“陪考团”引入注目。他们正是海珠中学高三年级老师。

  海珠中学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该校今年165名高三毕业生中,有14位获得在粤异地高考的资格。

  学校年过七旬的数学老师李成林这天6时就摸黑起床,从家出发步行40分钟来到考点门口。“教高三这一年都是6点左右起床,习惯了。”提起他念念不忘的“小朋友们”,李老精神十足。

  “来了来了!”眼尖的老师们迅速从人群中认出了自己的学生,快步迎了过去。看到亲切的“陪考团”,原本一脸紧张的学生们纷纷露出了笑脸。

  8时30分,考点封锁线放开,考生们纷纷进场。可海珠中学的老师们仍守在校门外。“外地考生很多父母不在身边,更加需要老师的陪伴。”小汪的班主任张颖老师说。

  备考

  本地异地考生一视同仁

  “本地考生和异地考生一视同仁。”海珠中学的老师们说,这是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原则。

  千呼万唤,今年高考,他们最为牵挂的外省户籍孩子们成为了第一批“幸运儿”,有机会在粤报考高校。为了让孩子们抓住这次圆梦的好机会,老师们可谓操碎了心。

  前不久,看到小汪二模的成绩有所下滑,着急的班主任张颖四处张罗,找来物理老师给他补课。平时也时不时找小汪面谈,着重辅导英语作文和阅读。直到考前一晚,老师仍为了安抚考生奋战到深夜。

  老师们说,作为民办高中教师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异地高考政策可以惠及更多的外省学子。

  应考 “上午很轻松,下午一脸懵

  同是异地高考生中的一员,来自湖北襄阳的邹郡昨日独自来到了考场。“父母本想在高考期间送我去考场,但我已经不小了,可以自己去考场。

  在广州生活16年,这个大小伙子显然已经对这座城市的交通和路程十分熟悉——6点起床准备考试用具,6点半坐公交从三元里出发,在同和下车与同学吃早餐后,结伴走向考场。高考首日赴考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当中。

  有幸留在广东高考,邹郡连呼“很幸运”。就读于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的他,今天参加的是高职类考试,因此这两天他只需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考试。

  不过第一天的答题,似乎并没有这么顺利。“上午很轻松,下午一脸懵。”说起语文数学两门考试,邹郡如此形容。“语文还好,不算难。高考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其中小作文是写篮球比赛的。”尽管看起来简单,但邹郡还是苦于无从下笔,最终没有写出小作文。

  而对于更没把握的数学,邹郡只好苦笑着说:“别提了,伤心事。”在他看来,与往年试卷相比较,今年高职高考卷难度也有所加大,尤其是数学。

  “不过,明天的英语还是有信心的,虽然英语不是我强项,但也会加油。”邹郡一直相信,“这座熟悉的城市会给我们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