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叶科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切入垃圾分类行业

14.03.2021  16:43

在充满酸臭气味的垃圾工厂,算法工程师将垃圾的材质、形状、尺寸、颜色等多个不同维度转化为一行行代码,将其组成具有自主判断能力的“大脑”,从而准确识别垃圾种类。然后,“大脑”提前将识别信息传输给高速运行的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大脑”的指令后,精确地把压扁的塑料瓶、破损的玻璃瓶、污染的纸箱等分门别类,投放到指定料框。这就是人工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作为一家切入垃圾分选领域的初创企业,广东叶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弓叶科技”)依靠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实力,推出了国内首款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引起业界关注。目前公司已申请两百余项国家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六十余项,这也足以可看出弓叶科技产品的“含金量”。

全球正在向循环经济转型,我们希望以技术驱动企业发展,重新创造价值链上的资源循环。”日前,弓叶科技创始人莫卓亚对记者表示。

▲弓叶科技创始人莫卓亚在操控机器

15年“修炼

切入机器人市场空白领域

从读研期间跟随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创业的职场小白,到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之一的外企高管,再到创建国内机器人行业明星企业天机机器人……干练短发、笑容灿烂的莫卓亚于2018年在松山湖创立广东弓叶科技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她已经在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潜心“修炼”15年。

弓叶科技是一家垃圾分选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固废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多传感器融合,以及工业云平台五大技术在循环经济产业的综合应用。

2018年,垃圾分类还未在政策推动下成为风口,莫卓亚已经先人一步从工业领域跨界进入垃圾分类行业。彼时,在智能装备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她早已不是2006年学生创业的“小白”,丰富的行业阅历让她敏锐地感受到了一个蕴藏的巨大市场。

目前,市面主流的机器人企业多聚焦于工业领域的应用,比如,新能源、3C、汽车,因为这些行业更具有‘机器换人’的可行性,市场规模和空间也足够大,当然竞争也足够激烈。”莫卓亚分析认为,“衣食住行等传统行业因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的难度大,客户对改造升级的理解认知也有待培育,所以涉足者少,反倒给了我们初创企业切入的机会。

2019年4月弓叶科技推出国内第一款人工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PiCKiNG?Ai?,一时业界瞩目。经过实测效果显示,这款产品能够达到95%以上的分类准确率,可以7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每小时可以执行5000次分选,远高于人类每小时2400次的平均值。

技术驱动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行业迈入智能化时代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多个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机器人行业迎来节节攀升的发展态势。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0.9%。

垃圾分类行业在政策的引导下,于2019年同样迎来市场风口,一时间竞争者云集。作为垃圾分类领域智能分选装备的引领者,弓叶科技是否有“后来者居上”的担忧?

莫卓亚对此并不担心。“垃圾分类的现实情况很复杂,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你甚至无法用眼睛辨别这些变形的、被污染、粘连在一起的垃圾,它原本是什么物体。这一行业特性,决定了机器人必须达到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其算法必须有着能适应各地不同生活习惯、各地不同经济条件、所造成的不同垃圾成分的泛化能力。这不是简单的机器人混料抓取或无序分拣。

通过和垃圾处理企业合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固废大数据库,把不同场景、不同类别的垃圾一一分析、归纳、分层和架构,从而形成我们独有的固废大数据库。单是建设这样一个数据库,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非一朝一夕之功。”莫卓亚表示。

据了解,弓叶科技的另一核心技术是被称为“弓叶大脑”的云平台,它可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经验继承、模型共享,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除此之外,不同的垃圾分类场景,往往采用不同的传感器,例如2D图像传感器、3D点云传感器、金属传感器以及光谱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产生的数据结构不同,最后要将多源异构的数据融合起来,输出一个精准的分类结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攻克了这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莫卓亚表示。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莫卓亚有着清晰的认知。“循环经济产业未来几年一定会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升级改造,那些分散、低端、依靠人工作业的小企业将被大企业蚕食,这个产业最终将由数据驱动,没有数据就没有市场。在循环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在智能分选这一细分领域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助力循环经济产业早日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文字:张华桥

摄影:张华桥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