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修:中国工艺征服最挑剔的德国人

01.04.2016  08:43

  张兵修正在一丝不苟地对榫接好的木板打磨光滑。

  古朴的色调、沉稳大气的风格,近年来,面对经济潮流的转折,家具行业面临着大萧条,东莞铭晋家具有限公司凭借着“北美之家”成功转型,并首创“新美式”流派,将中西文化完美融合。在打造美式家居的团队中,张兵修是核心人物,不仅拥有30年经验的木匠,还将自己匠心独运的手艺运用到现代新式家具制造中,并将美式家具实现“中国化”。

  张兵修每天都执着于对产品细节的极致,在千锤百炼的工艺改造中寻找最合适的黄金比例。因此,他也被同事和徒弟称为团队里“最麻烦的人”。

   1.一丝缝隙打磨一个多小时

  在东城温塘茶上村的厂房里,老木匠张兵修在木材堆里工作着。他先在570毫米的木板上钻出了10个直径12毫米的榫眼,紧接着用凿子将带有榫头的木板跟榫眼无缝衔接。随后,他有条不紊地将榫接好的木板打磨光滑。就这样,一件价值过万的眠床床板完工出炉。

  “整个榫接的过程无需使用一颗钉子,这是木匠最为骄傲的手艺。”张兵修说,榫眼有大有小,正是这些大小不一的榫组装成家具。

  细节是衡量一个木匠“功夫”的最基本要求。张兵修说,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细程度是很难做出符合标准的家具。“以前,我们只能用古旧的锤子、凿子去手工钻,现在可以用机器钻出“粗成品”,再慢慢打磨,效率是提高了不少,可精细化的工艺省不得。”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工艺的精细程度,张兵修随手从成品里抽出一个抽屉,记者发现抽屉由8个榫口卡住四个部件组合而成,且抽屉的里外侧都是光滑平整的。“像这样的抽屉,除了内外榫的衔接得当外,我们还得保证部件与部件之间、内外榫口之间的‘零缝隙’。

  张兵修表示,为了一丝细小缝隙,至少得打磨一个小时以上。“对着小缝隙这么久,有人会感觉枯燥,但我不能容忍一点点的瑕疵,力求成品完美是每一个工匠的追求。

  2.中国工艺征服最挑剔的德国人

  张兵修从16岁开始做木匠学徒,今年已是他从事制造木质家具的第30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他掌握了拼接板、榫接、造型、打磨、上漆等一系列的家具制造工艺。另外,由于铭晋家具在早年是一家纯出口企业,因此张兵修在长期与外国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熟知国外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

  张兵修介绍,东莞的家具在北美、欧洲非常受欢迎,相对于国外昂贵的售价,国内的家具则能做到高性价比。但是,要挣到外国人的钱,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分析说,国外的要求非常苛刻,且每个国家的要求也迥然不同,他们的共通点是非常关注产品的细节。

  “比如说,德国人要求家具上的纹理是互相对应的,这与国内要求大相径庭”。吕邱进告诉记者,严谨的德国人对家具要求极高,这对企业的技艺也提出了高要求。

  为了攻克这项难关,张兵修与其团队在探索出了“木板木皮”结合的方法,木材上正、侧两面的直线无缝衔接,以达到德国人所要求的“纹理对应”。记者在展示厅看到,出口德国的家具表面均是光滑平整,无论是顺向或逆向,其线条在视觉上均如流水般畅顺。

  正是这样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对产品千锤百炼改造,张兵修及其团队的“作品”征服了国外的市场。在他看来,打入国外市场,不仅为了销量,更多的是对产品极致的追求。

  3.将“舶来货”实现本地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萧条,家具行业的销量也受到了影响。在谋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铭晋家具由一个纯出口企业向内销方向转变,目前,企业国内市场的销售达80%。

  面对大环境的改变、企业发展方向的扭转,作为企业研发总监,张兵修肩上的重任也需随之改变。张兵修回忆说,企业此前是做欧美式家具出身的,而古典派的欧美式家具复杂繁琐、款式相对老旧,且尺寸、体型大,不适合国人的需求,这些“舶来货”在中国市场上“水土不服”。

  “以沙发的尺寸为例子,美国的标准是1080厘米,中国则是900厘米。因此,‘舶来货’实现本地化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张兵修说,一般来说,外国人的体格较中国人高大强壮,其家具的尺寸也会偏大,这些都需要改造。

  为了更为直观体验实地场景,张兵修把记者带到工匠们研发设计产品的工作室。在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摆满了许多还没上漆的衣柜、眠床、沙发等半成品、成品家具。

  “这是我们寻找灵感的地方。在研发设计产品之前,我们会在这小房间里模拟生活的场景,探索如何设计、摆放、使用产品可让人的身体获得最大的舒展空间,再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人体工程学理论相结合,找到产品最合适的标准。

  经过长期的研发和探索,张兵修及其团队从开始借鉴学习国外的手艺,到糅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将中西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套新派的家具理念,“北美之家”品牌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此外,他们还根据国人的购买习惯,将产品做成系类,并丰富了产品的完整性。

  4.一张眠床历时半年达到“黄金尺寸

  在受欢迎的多类产品中,查尔斯顿系列是张兵修及其团队耗时4年的作品,销量一直引领市场的前沿。

  “一般而言,普通的家具企业花费一年或两年打造一个系列,而我们从构想、研发、设计、造型、打磨、成品,及至推出市场前后足足用了4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改造,终于摸准了这系列产品的‘脾性’。”张兵修说。

  历时4年才能打造出一款备受好评的产品。对此,张兵修说,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查尔斯顿系类里的实木眠床,经过团队反复打磨细节超10次,历时半年时间。当成品出来的时候,他与团队发现床头、床尾、四根床柱之间厚重感、结构感没有达到预期,继续不断调整改造。就这样,改造一直重复到第十次,大床终于符合质量的要求,达到最合适的“黄金尺寸”。

  张兵修告诉记者:“产品的总体构架是有公式计算,而微调部分却是无法计算的,只能一次次探索、微调、检查,期望找到‘黄金比例’。这样的重复劳动很容易使人烦躁,同事和徒弟有时候也并不理解,此时,只能跟他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竭尽所能把产品打磨出来。

  回想30年工匠之路,张兵修感叹道,从木匠到研发总监的角色转变让他明白,市场在不断变化,在这种变革中,要不断迎合市场的变化,发现市场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想以量取胜,我们希望用心打造产品,用质量取胜打动市场。”张兵修说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