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张家口谈特教:让残障学生感悟国学美

25.06.2014  23:46

  中新社张家口6月25日电 (谭地 刘洋)25日,在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礼堂内,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近两百位特殊教育学者观看了残障学生进行的国学汇报表演。来自台湾的特教学者刘淑雯说,这些残障孩子用多种方式展现了国学美,让人感到可爱。

  2013年,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唯一一所特教学校入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是40所全国首批中小学教学与研究基地之一,紧抓国学教育成为该校一大亮点。因此,日前在该校举办了河北省特教学校校长培训班,近两百位特教学者在此交流学习。

  来自台北市立大学的刘淑雯教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她告诉记者,在台湾国学教育持续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但残障儿童学习的知识浅于正常儿童。看到这群孩子通过武术、舞蹈、手语等方式展示国学,刘淑雯感受到大陆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她表示会将这一方式与台湾特教学校分享,并称这是台湾特教学校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刘淑雯发现,两岸特教在对待自闭症儿童上面有明显差异。她说,大陆的自闭症儿童与残障儿童一起学习,而台湾一般会根据自闭症儿童不同程度选择就学,大多数轻度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严重的自闭症患儿会在正常学校内有专门教室,但也处于正常学校的学习中。她认为,对于自闭症儿童,学校应该协助其情绪管理,通过和正常孩子的接触,有助于他们回归社会,减少社会疏离感。

  听力残障高中学生用手语舞展现的《爱莲说》打动了现场很多观众。刘淑雯告诉记者,残障孩子经历了最开始的残障观,即单纯认为残疾无可为,到后来的特殊需求观,即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到现在的使能观,即使其有能力被社会接受。残疾孩子展现了多面性,即通过教育是可以工作,可以自立,让他人感受其可爱而非可怜。

  据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殿波介绍,通过国学教育,为这些身体有残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既能修身养性,又能从中感受古人的拼搏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