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英:差别化对待出境极端分子

20.07.2015  10:04

  张少英

  多种信息显示,在伊斯兰国的地缘政治视野中,从中亚地区及我国流出的极端分子与来自中东、非洲、高加索地区及西方国家的人相比,地位相对边缘。他们的思想在加入“伊斯兰国”后也有所转变。

  从目前透露出的极端分子在“伊斯兰国”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内容来看,从我国偷渡出境的极端分子在圣战部署中更多被当成“作战人弹”或者“炮灰”。有消息透露,他们抵达“伊斯兰国”后被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愿意做自杀袭击者,还是战斗人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初步统计,截至7月15日,已有超过54名来自我国的极端分子在“伊斯兰国”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包括逃跑被斩首,实施自杀式爆炸或者在战场死亡,伤亡比率超过18%,远远高于伊斯兰国极端分子5%-10%的战场平均损耗率。而西方极端分子一旦参加完阶段性圣战后,会作为“圣战信使”返回原籍开展政治活动。

  由于高伤亡比率,以及在“伊斯兰国”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部分极端分子的思想变了,这个群体产生了分化。根据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极端化与政治暴力国际研究中心(ICSR)测算,极端分子回流率为10%-30%,来自我国的极端分子回流比率可能更高。除部分执迷不悟者计划进一步开展暴恐行动外,那些在境外意识到自己受蛊惑和蒙骗的人士,“圣战”念头很可能已经动摇,并想回归国内,但目前还没有正常的回归途径。

  笔者认为,可以给愿意主动回国的人提供渠道和帮助。让他们在经过去极端化审查考验后,回归正常生活。同时,他们的相关经历可以为我国有关部门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并为我国国家层面的“去极端化”总体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塔吉克斯坦政府在5月至6月间已接到多个极端分子询问回国的电话,目前已有6个前塔吉克族“伊斯兰国”战士回到祖国。我们可以借鉴塔吉克斯坦的经验,为愿意回归的极端分子设置“回归热线”,提供出路。

  在去“极端化”意愿者拨打“回归热线”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心理学家首先要确定他们是否为“伊斯兰国”战士以及他们拨打电话的意图,并指引他们到距离最近的我国驻外使馆进行对接。在进行仔细甄别确定不会造成危险后,由当地使馆给他们提供帮助,安排回国。▲(作者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