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沈从文不是随波者,也不是英雄 他是一个普通人

27.07.2014  12:31
摘要: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到1950年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或许会有机会遇到在陈列部给观众当讲解员的沈从文。这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便蜚声文坛的作家,这时已经转行。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到1950年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或许会有机会遇到在陈列部给观众当讲解员的沈从文。这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便蜚声文坛的作家,这时已经转行。在陈列室里,他给一群群观众耐心、细致甚至庄重地讲解文物,观众中有凡事感到惊讶的学戏曲的女孩子,有乡村干部,有给外宾做翻译的女联络员,有老大娘,也有听完讲解派个代表来鞠一躬的学生群……鲜有人将这位个子矮小、待人和煦的讲解员和作家沈从文联系在一起,但沈从文却仔细地记下了在“生命极端枯寂痛苦”的时期,这些成为他生命中润泽的人群。

        在《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九四八~一九八八》一书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带着读者进入沈从文后半生的生命历程,让我们细读一位杰出的作家、学者,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他后半生的悲喜歌哭。

        1997年,张新颖写出了《论沈从文:从一九四九年起》,这是他第一篇关于沈从文的文章。到2013年,《沈从文的后半生》完成,这个坯胎长成历经16年。但张新颖说,真正促使他动念写沈从文后半生传记的,是2002年底出版的《沈从文全集》里沈从文生前未曾发表过的四百万字,那四百万字大多是1949年后所写。

        怎么能够最真实地再现一个人40年时间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张新颖对南都记者说,最好是能够把他的40年一天一天排下来。这个刺激来自他在复旦大学文学院隔壁办公室治唐代文学史的陈尚君,陈教授对旧五代史的材料,熟稔到哪一天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排下来。回到沈从文,“很少有人的材料像沈从文这样连续、完整,我想,做不到一天一天地排下来,但是差不多以星期为单位的话可以排下来。”此前一直模糊的沈从文的后半生,便在这些具体的日子里面铺展开来,渐渐清晰。

        写完沈从文的后半生,让张新颖不确定的是,还要不要再溯源而上,写写沈从文的前半生。“当年我是很急于要写他的后半生,就觉得他的后半生,有这么好的材料,大家都不了解。现在这个书出来以后,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在南都记者的专访中,张新颖坦承自己的踌躇,“我也要想想这个问题。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