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舟谈足球:梅西像足球工业的试管婴儿(图)

25.05.2014  01:13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唐云云)近日,足球评论员张晓舟推出新书《生于午夜》。5月24日下午,张晓舟坐客“足球,性格,时代”主题沙龙,与体育媒体人、小说家阿乙和阿丁开展对谈。张晓舟表示,与马拉多纳像大地河流的私生子相比,梅西更像一个足球工业的试管婴儿。

   张晓舟的足球二三事

  在对谈的开头,张晓舟首先介绍了“足球、性格、时代”三者的关系。他认为,足球与性格、时代有着紧密不离的关系,个人的足球观要受到地域生活的影响。“三者的关系是一门学问,与国内单纯的球评不同,国外会将其作为足球社会学进行研究解读,分析其大众文化意义。

  张晓舟随后特意现场播放了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对抗沙特队的比赛视频。最终国足4比2实现大逆转。这是他首次通过电视机收看球赛,并从此与足球结缘,一发不可收拾。“资深足球评论员戴大洪曾说过,小时候与中国足球有误会。我很认同这种观点。由于沙特放水使新西兰5:0大胜,1982年中国队仓促应战新西兰,1:2丧失了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绝佳机会。当时中国队根本不知道会出现放水的情况。我最开始接触到的中国足球,在心智和身体上都还不够成熟。

  “我从事足球评论多年,发现足球解说、评论中经常使用“高潮”之类的词汇。这是一种从革命中继承下来的语言,我会尽量控制使用。如今足球解说员经常被骂得很凶,这是汉语语汇丰富化的体现;而随着战术板的出现和各类分析软件的运用,球评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张晓舟表示。

   三人的“足球意见

  阿丁自称“伪球迷”,最喜欢巴乔时代的意大利队,对于长相帅气、气质忧郁、踢球极富观赏性的巴乔情有独钟。但他又表示,足球是没有国界的,“谁踢的漂亮喜欢谁,巴乔时代结束后,就没有固定喜欢的球队了,只是对德国队比较有好感。

  阿乙中意的是巴萨,但他对于梅西的好感却没有对C罗强烈。“巴萨规整、模式化,连庆祝方式都是团队式的。它有如青春营,以梅西为核心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异乡人很难融入圈子,而圈子内的人却习惯沉默。梅西的夺冠欲望远没有C罗强烈。C罗自尊心受到伤害,被激发了活力,永远充满斗志;梅西手中的冠军太多了,以致让他对夺冠的欲望下降得厉害。而瓜迪奥拉的离开,也正因为这种‘夺冠疲劳’。

  张晓舟对于梅西和C罗的差异也别有一番见解。他在书中《卡通圣婴》一文中将两人进行了对比:“梅西从小在父亲贴身呵护下成长……身上犹有一股淡淡的婴儿爽身粉味道,而C罗则一身烟火味……既是一个进球机器,又是一枚泪弹。梅西彷佛还生活在一个小渔村,像一个跟随父亲出海的小男孩,只不过回来时身后牵着一头杀人鲸。

  张晓舟认为,现在人们把梅西放上了马拉多纳的神龛。“假如说马拉多纳是大地与河流的私生子,那么梅西就是一个足球工业的试管婴儿……马拉多纳属于天外边,而梅西则把天空变成他的玻璃房子……对马拉多纳来说,对手是他要击倒的敌人,而对梅西来说,对手只是他要搭的积木。

   谈新书:让人看到足球背后的壮丽三观

  阿乙认为张晓舟的新书中充满热情的批判。“他不是为了反而反,他是一种热情的批判,高级的叛逆。他的作品中满是对美和叛逆的追求,对投机的批判。他不是简单地将球评集结成书,而是以此去延展他人的思路视野,带给他人积极有趣的体验。

  张晓舟对这种“有趣”表示赞同。“在书中,我试图用有趣的眼光去看待无趣的世界。因为人们足球狂热而带来很多病态和偏执,而我则在用幽默去化解这种病态和偏执。

  张晓舟说:“谈到这本书,我本人对于书的广度比较满意,足球应该处理的角度我都处理到了;从书中可以看到我很多遗老遗少的情结,怀念某个逝去的英雄辈出的时代,又好像在说‘这个社会不适合我’;对于写这本书想达到的效果,我想用好友罗永浩的一句话‘这里有无边无际的壮丽三观’,如果通过我的书,能让人看到足球背后的一点壮丽三观,就很知足。

   谈文学:不喜欢黑白分明的文学观

  张晓舟自称“词汇量少的伪作家”。他解释说,有时候发现自己能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很想换一种词汇表达,这种情况让自己很着急。“而我的语言也经常是‘乱来’。我试图去摆脱一些老作家语言风格的影响,也去控制对于革命词汇的使用。

  他表示,自己的文学观是不喜欢黑白分明。“我不喜欢一是一、二是二的思维方式,认为这会让人对世界的认识有停止、被拉低的危险。正如我喜欢的人都不是时代最容易产生的扁平化的人物,如梅西像蒸馏水一般。

  “我喜欢那种混沌的人,介乎丛林与现代社会之间,或者说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带,”张晓舟坦言,“所以在我眼里,范志毅是最有趣的中国球员。他有毛病却不加掩饰,他犯错误,却是受性格、出身、时代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他是真正有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