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局局长张运全详解"一区两带六组团"

01.12.2016  15:34

  ●本报记者  曹优生

  通 讯 员  梁启亮

  11月28日上午,中共梅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梅城开幕,谭君铁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梅州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何为“一区两带六组团”?与此前的“一区两带”有何区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对促进我市加快振兴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今后我市应如何加快构建这一发展新格局,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市发改局局长张运全,对“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解读。

  ▲绘就蓝图 明确目标▲

  在此次党代会上,我市首次描绘了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的宏伟蓝图。根据报告,“一区”即建设梅州中心城区,以梅江、梅县两个市辖区为主体,重点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梅县新城、芹洋半岛建设,同步打造雁洋、畲江两个卫星城,以交通互联推动产城联动,建设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两带”即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六组团”即立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依托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六个县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专业镇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交通、水利、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为支撑,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组团式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张运全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一个目标、三大抓手、两条底线”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等“一区两带”省级重大发展平台的规划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外部发展环境多变、周边区域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我市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加上原来提出的“一区两带”未涵盖各县(市)县城、中心镇、专业镇和平远、蕉岭、大埔工业园区,而且目前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等六县(市)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还比较滞后,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有鉴于此,市第七次党代会立足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在“一区两带”的基础上,增加了“六组团”的布局,在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上勾勒出了“众星捧月”的美丽画卷。从“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来看,“六组团”既是“一区两带”外延发展的承接空间,也是“一区两带”建设的基础支撑。

  “‘六组团’是‘一区两带’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梅州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一区两带’的基础上加上‘六组团’,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张运全说。据介绍,“一区”由原来的嘉应新区扩大到整个梅州中心城区,还增加了打造雁洋、畲江两个卫星城和提升改造老城区等内容,内涵更为丰富,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成全市科创、商旅、物流和文化中心,打造成百万人口的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有利于服务“两带”产业建设,辐射引领“六组团”县城扩容提质。“两带”是梅州主要的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以产业的提质增效,促进“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人口规模发展,带动“六组团”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此外,我市还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中,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新型工业化和全域旅游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举措更加完善,有力支撑“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传承创新 科学决策▲

  “‘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提出是对我市发展思路和路径的传承创新,是立足梅州实际和实践经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梅州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它的提出有利于调动各县(市、区)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以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实现梅州原中央苏区全域振兴发展。”张运全说。

  对照国家和省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振兴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市目前在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补齐社会领域建设短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来破解这些难题。同时,我市的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慢,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县域和小城镇发展也相对滞后,新型城镇化的任务繁重,与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通过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统筹规划中心城区(含雁洋、畲江)、六个县城及其他中心镇建设,打造梅州特色城镇体系,推动梅州从中心城区“单兵突进”的传统城镇化向多个城镇“协同作战”的新型城镇化转型,使之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张运全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我市必须发挥两区五县一市的独特比较优势,遵循园区现代工业和流域文化旅游的产业空间发展思路,以快速交通体系为纽带、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依托中心城区、“两带”,以及县城、中心镇、专业镇和产业园区,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主导产业,融入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当中,避免成为仅服务于区域资源快速流动的“通道”。

  ▲精准发力 打好硬仗▲

  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需要全市广大干群攻坚克难,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要成功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就必须以创新发展、交通建设、产城联动和县域经济发展等为工作着力点,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齐头并进、优势互补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张运全说。他认为,今后我市要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级城镇与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和推进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等四方面精准发力,才能打赢推进“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这场硬仗。

  同时,全市上下要围绕梅州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依托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着力加强制度、实践创新,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构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球客家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引进培育行业紧缺人才和领军人才,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人才集聚。要以建设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为目标,对外重点推进“两高一场”建设,助力梅州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支持梅县机场拓展航线、加密航班,加快机场迁建立项前期工作;对内加快推动嘉应新区起步区、连片旅游综合开发区、各县县城和中心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建设一批水利、能源、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要加强“一区”特别是嘉应新区起步区对全市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馆、青少年科技馆和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总部区等产业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要培育“六组团”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对周边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为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提供支撑。

  张运全表示,还要以主体功能区划为依据,根据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和功能定位,集中县域优势资源和开发条件,重点培育发展2至3个特色工业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建设经济实力较强、人口规模适宜、人居环境优越,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的美丽县城。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2个以上中心镇,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吸引县域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让城乡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贯彻《报告》精神 创造“真金白银”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主任 张达宏

  谭君铁同志代表六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是梅州今后五年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如何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一、明确内容,领会精神实质。贯彻好报告精神,首先要从明确内容上下功夫。一是明确指导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即坚定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明确发展阶段,就是在过去五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将更有条件化挑战为动力、变机遇为现实,尤其是交通、园区和城区三大基础建设,将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效,梅州初步具备经济“起飞”的条件,可以较大规模地推进产业建设,进入工业园区加快扩能增效、补上短板的新阶段。三是明确发展目标,就是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四是明确发展任务,就是扭紧“三大抓手”,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拓宽发展空间,创新发展路径,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有序发展。五是明确发展重点,就是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发展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客家特色城镇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改革攻坚。六是明确发展保障,就是强化全市党的建设,形成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二、明确新意,把握关键要素。整篇报告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地树起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的大旗,体现了务实作风,让报告的指导性、思路性更加鲜明。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也让人耳目一新。一是鲜明地体现了发展新理念,充分阐述了在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中,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问题,这是对梅州实现绿色崛起的新认识、再深化,是贯彻我党最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二是鲜明地体现了创新就在身边,把创新驱动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具体阐述了利用梅州优势加快科技、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聚集的路径,可信可做,回应了落后地区“没有创新、不会创新”等问题。三是鲜明地体现了市县统筹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次作了比较明确的定位,从市域的角度规划各县的重点发展区域,每个县(市)发展好一个重点组团,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不良竞争,实现县域互补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全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有新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四是鲜明地体现了苏区精神,明确运用苏区文化、老区文化、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时期梅州人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丰收。

  三、明确标杆,精准发力施工。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聚焦目标、结合实际、压实责任。从细处来分析报告,体现数据的目标有4处共14个数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上有4个,在“一区”发展目标上有4个,在“两带”发展上有2个,在“六组团”发展上有4个。体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重点有8大部分26大项,涉及的具体工作有250多小项。体现党的建设有5大部分100多项具体工作。这些目标和重点,有的正在实施有一定基础,有的是全新的工作,有的是两三年可以完成,有的是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总体上做到长中短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结合,保证工作的基础性、延续性和可实现度。可以说,这些目标和重点,是衡量发展的标杆,是构筑小康大厦的基石。如果各地各部门自觉对标工作,扎实砌好基脚,就会如期实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形成“一区两带六组团”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